云霞育儿网

1949年,一个小战士盯着报纸,突然喊:“这是我父亲!”指导员听了,笑着说:“小

1949年,一个小战士盯着报纸,突然喊:“这是我父亲!”指导员听了,笑着说:“小鬼,别瞎说,你知道他是谁不?” 当时,四野12兵团46军驻地,战士们传阅着《南方日报》。 报纸头版上,有15兵团司令员邓华的照片。他穿着军装,脸上的线条硬朗,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样子。 “这是我爹!”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声音挺年轻,一下子把周围的安静打破了。 大伙儿都转头看过去。说话的是个新兵,叫邓诗贤。他手里紧紧攥着报纸,手有点抖。眼睛盯着照片,一动不动,像是要把照片看出个洞来。 指导员李建国嘴里叼着旱烟,走了过来。他抬起手,敲了敲邓诗贤的钢盔:“小鬼,别瞎说了。邓司令员是有名的大英雄,怎么会是你爹?” 周围的战士们听了,都笑了起来。有人跟着打趣:“小邓,你要是邓司令的儿子,那我就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了!” 邓诗贤急得脸都红了。他赶紧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张发了黄的照片。照片上的男人穿着长衫,眉眼和报纸上的邓华,有七成是像的。 “我娘走的时候跟我说,我爹叫邓多华,没参加革命前是教书的。”他说话的时候,声音有点哽咽,“这张照片我看了十年,就算烧成灰,我也认得!” 李建国接过照片,仔细看了看。他发现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多华赠青娥,1927年春”。 看到这行字,李建国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邓华原来的名字就叫邓多华,1927年参加革命后才改的名。而且前几天军部有通报,说邓华司令员确实有个儿子,失散好些年了。 这事儿,说不定是真的。 1927年,湖南郴县的邓多华(邓华原名)是私塾先生,婚后妻子邱青娥怀孕。次年湘南起义,邓多华追随朱德队伍奔赴井冈山,临行留给妻子一张自己的照片。 邱青娥没听他的。后来她生了个儿子,就是邓诗贤。她抱着襁褓里的孩子,在村口看着邓多华走的那条山路,一等就是二十年。 这些年,她靠给人洗衣服、缝补衣裳过日子,把孩子拉扯大。不管见了谁,她都说:“我家多华是去干大事业的,总有一天会骑着大马回来的。” 1938 年,邱青娥积劳成疾,临终前告诉 11 岁的邓诗贤,父亲照片在樟木箱底,是为让天下人吃饱饭而投身革命,随后离世。 李建国带着邓诗贤,还有那两张照片,连夜就往军部赶。46军军长詹才芳接过照片,一看,手突然就抖了起来。这照片上的人,分明就是二十年前的邓华啊! 他赶紧给12兵团司令员萧劲光打电话:“老萧,邓华的儿子找到了!” 萧劲光和邓华是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他知道邓华心里一直惦记着失散的妻儿,心里挺愧疚的。 邓诗贤写的信送到15兵团指挥部的时候,邓华正在忙着部署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他拿起信,看着上面“父亲大人钧鉴”这几个字,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滴在了信纸上。 信里写着:“母亲临终前说,您是大英雄。我虽然没见过您,但每天都把您的照片贴在胸口。” 邓华一边哭,一边从贴身的地方,拿出一个牛皮纸袋。袋子里装着些旧家书,还有一小撮婴儿的胎发。 这是1928年的时候,邱青娥托人辗转送到井冈山的。二十年来,他从来没敢打开过这个袋子。他怕一打开,心里的思念就控制不住,影响了革命的决心。 可现在,他再也忍不住了,放声大哭:“青娥,我对不起你,更对不起诗贤啊!” 三天后,邓诗贤被带到了广州越秀山脚下的15兵团指挥部。当他看到那个穿着将军服、高高大大的身影时,脚像被灌了铅一样,挪不动步。 邓华快步走上前,用颤抖的手,轻轻摸了摸儿子的脸:“诗贤,这些年,让你受苦了。” 邓诗贤“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眼泪把父亲的裤脚都打湿了:“爹,娘走的时候说,您是为了大家,才舍弃小家的。我不怪您……” 父子俩抱在一起,哭得厉害。这么多年的思念,在这一刻终于释放了出来。 当天晚上,邓华非要睡在儿子的硬板床上。月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两张长得很像的脸上。 邓华慢慢跟儿子讲起这些年打仗的事:“四平战役打得最惨的时候,我看着战场上那些年轻的战士,就总想起你现在的样子。” 邓诗贤从身上掏出一个平安符,那是母亲临终前缝的:“娘说,等您回来,要给您补二十件衣裳。” 次日清晨,邓华找到詹才芳:“老詹,我想把诗贤调到15兵团司令部来。” 詹才芳摇摇头:“老邓,这孩子已经是战士了,该在部队好好锻炼。” 邓诗贤得知父亲的想法后,连夜写了请战书:“父亲大人,我想像您一样,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不想做躲在司令部里的少爷。等全国都解放了,我再好好陪在您身边。” 他把请战书放在邓华公文下,悄悄返回46军驻地。 几年后,邓诗贤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在长津湖战役中立下三等功。 转业时,他拒绝所有特殊照顾,回到湖南老家,成为一家农机厂的普通工人。 有人问起他父亲,他便指着墙上邓华的照片说:“我爹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但我更骄傲自己是个普通的中国人。”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52
用户12xxx52
2025-07-27 04:54
呵呵身穿将军服,小编编的严紧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