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茶山上,漫山遍野的茶树绿意葱茏,一堂“一日茶农体验课”正在绿水青山间展开。一群学生头戴草帽、手挎竹篮,化身小茶农,背着竹篓穿梭于翠绿间,体验采摘茶叶的乐趣。
“注意看我的手势,采茶时指尖微掐,向上轻提,这样一枚完整的茶芽就摘下来了。”海青茶“三产”融合创新示范基地研学导师、国家级茶艺师夏继秀俯身贴近一株茶树,给孩子们演示茶叶采摘。
“我采下来一个!看!”参加茶旅研学的小学生孙墨涵高高举起摘下的茶芽。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所在的海青镇是上世纪60年代山东‘南茶北引’战略第一镇,建有山东省第一座茶厂哦!”夏继秀讲解说。
1个多小时后,学生们的竹篓里渐渐装满了嫩绿的茶芽。小脸晒得红扑扑的,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今天这个团队体验的项目包括采茶、手工炒茶、茶艺学习,孩子们可以了解茶叶从一片叶到一杯茶的神奇变化。”夏继秀说。
随后,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来到基地手工炒茶体验区。制茶师傅李桂新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他绘声绘色地讲述起一片嫩芽化为杯中浮叶的过程,“孩子们,现在我们要体验的是‘杀青’,先注意看我演示。”
随着炒锅慢慢升温,李桂新将已晾晒完成的茶叶入锅,“杀青”时锅内温度高达280摄氏度,而他全程不佩戴手套,全凭指尖最直接的触感。抓、扣、抖、甩、压,不一会儿,茶香便弥漫了整个房间。
孩子们跃跃欲试。四年级的学生刘琳刚想把手靠近,又赶紧缩了回来,惊呼“好热呀!”一时间,房间里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与茶香交织在一起。
目前,海清镇茶园面积约3.5万亩。近几年,镇里积极探索茶产业与文旅融合的新路径,精心打造了海小青“趣”研学品牌。“以茶旅融合激活传统产业,是为了推动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海青镇宣教文卫中心工作人员李晓梅说。
下午,学生们来到茶艺教室,教室里摆放着古色古香的茶具,茶艺师宋兆华身着茶艺服,向学生们一一介绍盖碗、公道杯、品茗杯等各种茶具的名称和用途,然后开始示范泡茶的过程。孩子们也纷纷拿起茶具,学着茶艺师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操作起来,洗茶、泡茶、奉茶,每个动作都充满了仪式感。
截至目前,海青镇累计接待中小学生、大学生及外国留学生等国内外各类研学活动200余场、3万余人次,“朋友圈”持续扩容。“我们打造了北茶商街、海青茶‘三产’融合创新示范基地、中仓农业基地、茶科技小院等4处研学实践基地。除了茶文化,还能体验农耕、瓜果采摘、花馍制作、非遗剪纸等项目。”李晓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