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被查大快人心,孙玉良:去年我就跟释德政表达过对他的愤怒】
2025年7月27日,少林寺管理处一纸通报震惊社会: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更严重违反佛教根本戒律,被指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紧接着,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证实了这一消息的可靠性,昔日佛门清净地之象征,今日竟成世俗贪欲与信仰崩塌的醒目注脚。
释永信是少林寺的方丈,同时他还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24年10月初,我曾经到河南登封县搞书画家笔会,跟少室寺住持释德政师父聊天,谈到释永信时,德政师父非常愤怒,称他身为佛家弟子,把少林寺这一佛门清净之地搞成了一家大公司,是违背佛门教义的。释德政甚至用“释永信与贪官污吏勾结”这样的词汇表达他的不满情绪。如今释永信被查,我想最高兴的就是德政师父了。因为这件事验证了善恶有报,因果循环。
2024年10月8日,我还曾在中国诗歌网上发表一首诗,标题是《少林寺繁华之我问》,题记曰:10月5日,游少林寺。人海如潮,恍若集市。清修之地,成商业道场。诗曰:慧根本从清苦修/菩提教我去欲求/放下名利执着念/世上何尝有喜忧/法相庄严生敬畏/醍醐灌顶舍王侯/少林怎成打卡地/永信为何不回头。有当地的修行居士说,释永信一般不在少林寺,他忙得很,见释永信一面,需要预约并交纳不菲的费用。
其实何止少林寺与释永信,其他佛门清修之地也好不到哪里去。释永信被查如一面明镜,映照出当下宗教界某些领域令人忧心的深层病象。寺院资产遭挪用侵占,暴露出部分宗教场所财务管理如盲区,神圣殿堂竟成个别“方丈”的私产金库。持守清规本为僧侣根本,但一些宗教人员却沉沦于欲望深渊,严重亵渎信仰尊严,使宗教精神支柱根基动摇。实话实说,之所以变成这样,也不能只怪释永信们,监管机制失位,对宗教场所及人员监督、约束机制滞后,使神圣袈裟成某些人逃避世俗规则的保护伞,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听许多信仰佛门要义的居士说,现在是“末法时代”,群魔乱舞。如果任由此等乱象蔓延,将动摇信仰根基,吞噬宗教自身存在的道义土壤。当信徒目睹方丈将功德箱化为私囊,目睹戒律清规在权力者脚下化为尘埃,信仰殿堂的崩塌之声便会在心间回响。长此以往,宗教所承载的道德指引与精神抚慰功能将被严重侵蚀,宗教的社会价值亦将蒙尘。还好,释永信被查了,他将走上神圣的法庭接受审判。这如一道惊雷,宣告宗教领域“特殊论”的终结。
宗教从来不应是法外之地,信仰自由亦非为所欲为的通行证。唯有将宗教活动与宗教人员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以法律为尺,以监管为绳,以公开透明为阳光雨露,方能守护宗教神圣性不受玷污。宗教治理现代化迫在眉睫:强化宗教团体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督合力,建立严密财务审计制度,完善宗教教职人员准入、退出与行为规范机制,让信仰在规则中回归纯粹。历史上鉴真东渡,守戒如护眼目;玄奘西行,清心可鉴日月。千年古刹的钟声,本应涤荡尘世浊念,但现在你见过几个高僧大德呢?揭开面纱,学诚、永信皆面目可憎,令释家蒙羞。释永信案掀开宗教信仰丑陋的一角,揭示出宗教治理现代化这道时代必答题的严峻性。当袈裟不再成为法外之地,信仰之光才能在规则守护下真正普照人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