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论文现男性患者:学术闹剧背后的行业危机

海南版欧阳寒 4天前 阅读数 12 #情感

近日,多篇妇产科领域的论文中出现 “男女不分” 的情况,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在这些发表在正规医学期刊上的论文里,赫然出现了男性患者的病例分析、数据统计等内容,令人大跌眼镜。

比如,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选取的 80 例子宫肌瘤患者中,对照组男 27 例、女 13 例,观察组男 28 例、女 12 例。还有《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年刊登的《介入超声对于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效果和应用价值研究》,选取的 100 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中,对照组男性 26 例、女性 24 例,观察组男性 25 例、女性 25 例。《中国医药指南》《大家健康》等杂志刊登的相关妇产科论文,也都存在类似荒唐的情况。

妇产科主要聚焦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男性患者本不应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些论文中出现大量男性患者数据,显然是严重错误。而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些错误百出的论文居然能通过期刊杂志的审核,堂而皇之地公开发表。这充分说明,相关期刊杂志的审核流程存在重大漏洞,审核专家很可能根本没有认真审查论文内容。如此一来,这些期刊杂志存在的意义何在?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实在让人不得不怀疑。

这些医学药物类期刊杂志,哪怕被认为是 “水刊”,也会有学界人士去下载阅读甚至引用。但当他们拿到的是满是荒唐数据的论文时,这不仅误导研究方向,还可能导致科研资源的严重浪费。对于整个医学行业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潜在威胁,甚至可能影响到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在学术界和教育界,一边对本科硕士的论文审核越来越严格,可另一边业界的论文审核却如此松懈,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此次妇产科论文出现男性患者的闹剧,绝不是简单的草台班子或学术不端问题,而是给整个学术出版领域敲响了警钟。真正应该受到处罚的,除了那些不负责任的投稿人,期刊杂志的主编、审稿人以及相关负责人更难辞其咎。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医学学术领域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和惩处机制,期刊杂志自身也应深刻反思,完善审稿制度,加强人员培训,重新树立起学术出版的公信力和尊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海南版欧阳寒

海南版欧阳寒

做有烟火气息的事,就是这么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