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后欠款人收到某某律所发出的短信,预示着即将被起诉?

西瓜Pro 15小时前 阅读数 2 #财经

面对逾期的阴影,心中仿佛被无尽的焦虑笼罩,犹如热锅中的蚂蚁,难以平静。而此刻,若手机一震,某律所的信息跃然屏上,心头不由“咯噔”作响,仿佛遭受了一记无形的重锤。

这时候的你,心里是不是就会想这短信到底啥意思,我马上是不是就要被起诉了。

律所短信究竟承载了哪些内容?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意图?

众多律所短信,往往开篇即直击要害,明确指出你的逾期状况,金额、天数,无一不详细列明,言辞之严厉,让人心生畏惧。诸如“您的信用卡或网贷,已逾期XX日,截至XX日,本金欠款XX元,利息及违约金累计XX元,此行为已严重违反借款合同”等语句,犹如警钟长鸣,意在给你施压,促使你尽快偿还债务。这不仅是催收的一种“升级”手段,更是借助律所的专业形象,让你深刻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不敢再轻易拖延。

短信中,法律风险亦常被提及。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您的逾期行为或将面临诉讼。一旦败诉,您将承担包括本金、利息、违约金及诉讼费用在内的多项损失。同时,个人信用也将受到严重损害,未来贷款、旅行、求职等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话语,犹如全方位的警告,让你明白逃避并非良策,唯有积极面对,方能化解危机。

然而,面对律所短信,我们无需过分恐慌。

这仅仅是一种催收手段,并非起诉的预兆。以杭州互联网法院为例,2023年上半年受理的2.3万起网贷纠纷中,真正进入强制执行阶段的仅占13.7%。这意味着,收到类似律师函(包括短信形式)的人,绝大多数只是遭遇了看似严厉实则并无实质威胁的催收行为。

平台或债权方发送律所短信,旨在以更正式的方式提醒你尽快还款,并希望在诉讼之前与你达成还款协议。毕竟,诉讼对双方而言,都是一场耗时、耗力、耗财的较量。

至于平台或债权方是否会真的起诉,还需考虑多方面因素。欠款金额的大小、负债人的态度等,都将影响最终的决定。若欠款金额较小,平台可能因诉讼成本过高而选择继续催收或采取其他方式解决;若欠款金额较大,起诉的可能性则相对较高。同时,若你收到短信后积极与平台沟通,表达还款意愿并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平台可能会给予一定的宽限期;而若你选择忽视或逃避,则可能面临更高的起诉风险。

面对律所短信,我们应如何应对?

首先,需确认短信的真实性。正规的律师函会包含律所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及律师执业编号等详细信息。你可通过相关省份的律师协会官网查询或致电当地司法局、律师协会进行核实。若短信中包含不明链接,切勿轻易点击,以免遭受诈骗或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若短信属实,则需主动与平台或律所取得联系。在沟通时,应坦诚说明逾期原因(如失业、疾病等不可抗力因素),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同时,表达强烈的还款意愿,并尝试与平台协商制定适合自己的还款计划(如延长还款期限、分期偿还本金及利息等)。若与平台沟通无果,也可寻求律所的协助,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还款方案。

网贷、信用卡逾期收到律所短信,虽令人心生紧张,但并非绝境。正确理解短信意图、冷静应对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才是摆脱逾期困境的关键所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西瓜Pro

西瓜Pro

专注分享:网贷,信用卡逾期经验、催收电话如何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