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萨特名言,“他人即地狱”

陆紫光 5天前 阅读数 27 #推荐

萨特的名言 “他人即地狱”,出自其戏剧《禁闭》 。这句话并非指他人本质邪恶,而是揭示出当人际关系恶化、我们过度依赖他人评判时,他人就会成为限制我们自由、带来痛苦的源头。在《禁闭》中,三个死后进入地狱的灵魂 —— 加尔散、伊内丝和艾丝黛尔,他们彼此隐瞒、相互折磨,形成一种痛苦又无解的关系。比如加尔散想在伊内丝面前树立英雄形象,却因伊内丝的否定目光而痛苦;艾丝黛尔渴望加尔散的爱,却被伊内丝排斥。他们在这看似简单的场景中,不断上演着人性的挣扎,让彼此都陷入了地狱般的困境。

二战期间,萨特在战俘营写下《苍蝇》,借希腊神话暗讽纳粹统治。剧中俄瑞斯忒斯怒吼:“我做了这件事,它就是我!”这句话成为存在主义者的行动宣言。萨特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时更尖锐道:“作家不应被制度化,否则将成为权力的同谋。”他对自由的苛求近乎残酷:哪怕在集中营,看守递来的面包,吃与不吃都是你自由的选择。

但自由亦是枷锁。在戏剧《禁闭》中,三个灵魂被困地狱永世相互审视,萨特掷出惊世判词:“他人即地狱。”这句被误解为社交恐惧症的台词,实则揭露人类逃避责任的劣根性——我们总想用他人目光定义自己,却不愿直面“自我创造”的孤独。

当消费主义驯化现代人时,萨特的预言愈发锋利:“人注定要自由;但越自由,越发现必须对全世界负责。”在算法编织的信息茧房时代重读这句话,恰似一记惊雷——真正的自由,从承认“无人替你承担存在之重”开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陆紫光

陆紫光

没什么特点,就是爱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