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白酒的香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漫长的演变而形成的。
亲爱的朋友们,白酒的香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漫长的演变而形成的。
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山西是现代中国白酒的发源地!在元代,山西的酒师们展现了非凡的创造力,他们选择高粱作为原料,并将陶缸埋入地下。这一举措相当厉害,能够准确控制温度,帮助酒醅降温,从而迅速生成香味物质,最终在汾阳诞生了白酒的首个版本——清香型白酒。
随着时间推移,白酒的第二个版本在发酵容器的变革中产生。临近山西的陕西省,酒师们意外发现,即使缸破了,酒醅也依然能够发酵。为了节省成本,他们将缸改为窖池。然而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窖池发酵的酒中产生杂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陕西的酿酒师们想出了“毁窖”的办法,每年挖去一层土窖泥,然后更换新土,最终诞生了凤香型白酒。 白酒的第三个版本与盐法改革密切相关。
当时,山西、陕西的盐商迁移,将白酒的酿造工艺传播到两淮地区和四川。前往两淮的山西人带去了清香型白酒的酿造技艺,后来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他们用泥窖取代了缸,逐渐演变成为浓香型,这与山西的清香型工艺仍有着深厚的渊源。而前往四川的陕西人带去了泥窖和毁窖法,但由于四川的气候温暖潮湿,微生物大量繁殖,窖泥根本挖不完,最终大家渐渐喜欢上了这种复杂的香气,干脆就不再挖掘,窖泥变成了宝贵的资源。浓香型又细分为川派(例如泸州老窖、五粮液等)和江淮派(如双沟、洋河等)。
川派以窖香突出、浓中带酱为特点;而江淮派则展现出淡雅柔和的风貌,酒体爽滑。 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算是白酒演变的3.1版本。陕西盐商将酿酒技艺带到了贵州的茅台镇,结合当地的特点,他们用石头加固窖池的四壁,保留泥底,还采用两次投料的方法,通过九次蒸煮、八次发酵和七次取酒,最终创造出独特的酱香型白酒。 除了米香型,中国的十二种白酒香型中,其他八种香型彼此交叉、互为补充。没有香型的好坏之分,只有消费者的口味和品牌的市场运作方式不同,这才造成了它们在市场上的地位差异。
大家不妨多尝试不同香型的白酒,享受美酒的同时,适量饮用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