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错判中国”,可局势发展也给我们制造了三个“意料之外”?
近来,特朗普政府不顾脸面地主动寻求与中国谈判,足以表明其设计关税战之初太过于自负,也就是在中国反制意志上“判断失误”。虽然我方准确判断出特朗普的打法和意图并应对得当,可也有超出我们想象的三大“意料之外”。
尽管特朗普还在嘴硬,可与中国的关税战打到目前这个份上,显然已经自觉是吃不消了,这是他当初设计关税战的时候没有想到的局面,也就是典型的判断失误。所以目前在想尽一切办法主动地寻求与中国谈判。
对于我方来说,从一开始就预判了特朗普的打法,也早早就进行了关税战的准备。
特朗普本想通过一上来就上极限招术,以打中国一个措手不及,或逼中国“知难而妥协”,没想到这一次中国是以牙还牙,让他真正体味会到什么叫“奉陪到底”。
其实,也难怪特朗普错判了中国反制或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如此强硬的反制,如此不留余地的反击,这恐怕应当是历史上所没有遇到的事情,这也大大出乎世界各国的意料之外。
也正因为严重地错判了中国,所以才有了特朗普如今骑虎难下的局面。
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小瞧了特朗普。他在策划关税战时,其实有着一套缜密且完整的战略布局。特朗普发动关税战,主要瞄准了三大目标:其一,力图重振美国制造业;其二,设法“填平”美债这个巨大的财政“窟窿”;其三,推动美国商品在全球市场的大规模倾销。
在重振美国制造业这一目标上,其矛头指向的并非仅仅是中国。毕竟,美国正在积极推动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脱钩,甚至有意逐步减少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为此,美国迅速推出了中美双向投资限制措施。
实际上,要真正实现美国制造业的复兴,仅仅吸引资本回流美国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吸引国际知名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跨国企业赴美投资建厂。在这方面,欧盟、日本、韩国、英国、加拿大等国无疑是最为理想的合作伙伴。也就是说,美国制造业的振兴,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这些国家的助力。
而在“抹平”美债或彻底化解美债危机方面,中国和日本无疑是最大的目标债权国。当然,英国、加拿大,以及欧洲和中东的一些富豪国家,也在美国的“瞄准镜”范围内。
尽管从公开数据看,日本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但深入分析后会发现,中国才是美国最大的债主。因为将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持有的美债加总,总额高达1.35万亿美元之多。
无论是旨在消除巨额贸易逆差,还是试图扭转世界对美国所谓“贸易不公”的看法,特朗普关税战所波及的范围都极为广泛。在这场贸易博弈中,中国无疑首当其冲,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特朗普的关税战并非仅仅针对中国,而是对全球展开了一场无差别的“攻击”。尽管这场“攻击”看似无差别,但特朗普政府其实精心策划了三套行动方案。
A计划,自然是将矛头对准中国。一方面,他们企图收割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则试图打压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态势。其深层目的,是在重构世界秩序的大国竞争中,迅速抢占对华战略高地,获取优势地位。
B计划,则是将目标锁定在加拿大、墨西哥、日本、英国这几个对美国最为顺从、也最为忌惮的国家。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对这些国家的施压,迅速取得所谓的“战果”,彰显其贸易政策的“成效”。
而C计划,则是将欧盟作为重点打击对象。毕竟,欧盟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特朗普眼中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肥肉”。他希望通过关税战,从欧盟身上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由此可见,特朗普的关税战在目标和策略设计上,并非如美国国内一些反对者所言毫无章法、杂乱无章。只不过,其设定的目标过于宏大,甚至有些脱离了现实。
尽管我们对美国的战略误判有所预判,但关税战引发的局势演变,可关税战引发的局势发展却也有些超出意料的“三个意外”。
其一,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特朗普政府竟如此迅速地显露出“认怂”之态。
特朗普上台伊始,便将极限施压策略推向极致,一副志在必得、不容置疑的架势。不要说一向自负的特朗普,就是美国那些反华政客们也不会轻易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这么快就妥协,这不符合美国人的霸权霸道性格。
尽管我们早已预见到,关税战必将是两败俱伤的局面。可毕竟才开打了仅仅20天的时间,对美国的伤害还没到显现的时候,特朗普这么快就主动寻求谈判,这显然是在犯战略上的错误。美国人不会不知道在遇到强劲对手之时“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特朗普本人更是极限施压策略的“行家里手”,深知此中利害。
关键是,特朗普应当知道,这么快就主动认怂,会增强其它国家的反抗意志。难道他真的清楚“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
无论如何,中国早已做好了打持久战、消耗战的充分准备,加速推动世界格局的变革。然而,特朗普这一“一交火就后撤”的举动,却意外地打乱了中国的节奏和计划。毕竟,此次中国是下定决心要凭借持久战引领世界变革的。正因为特朗普此举,我方也不得不对此进行“评估”。
二是没有想到加拿大、日本和英国会如此强硬。
尽管多个国家都在积极与美方展开协调沟通,试图在贸易争端中寻求缓和,但加拿大却出人意料地成为了除中国之外,第二个强硬采取反制措施的国家。要知道,这些国家向来被视为美国的“忠实盟友”,对美国几乎是言听计从。然而这一次,它们似乎集体“叛逆”,展现出了不同以往的强硬姿态。
加拿大的强硬反制,或许与特朗普此前发表的“第51州”言论有着直接关联。毕竟,这触及到了一个国家最为核心的主权尊严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容忍此类轻慢与挑衅。不过,加拿大的这一强硬立场,多少还是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日本在贸易争端初期,表现得最为积极,不仅主动与美国展开协商,还率先做出了投资美国1万亿美元的承诺。然而,这似乎并未能满足特朗普的胃口。从特朗普的种种举动来看,他似乎是想让日本以百年国债这种近乎“割肉”的方式来满足美国的经济需求。
回想起上世纪签署的“广场协议”,日本经济至今仍未完全恢复元气。倘若这一次真的再签署一个“百年美债协议”,那日本的经济前景无疑将更加黯淡,甚至可能彻底失去未来。
正因如此,日本在这一问题上显得格外谨慎,轻易不会签署此类协议。不仅如此,日本财长最近还发表了一番强硬言论,声称日本手中的美债是与美国谈判的重要筹码。这无疑是在向特朗普发出警告,暗示日本会动用金融手段进行反击。
而英国的态度同样令人感到意外。尽管英国也在积极与美方进行沟通,但早已明确表示不会急于与美国达成协议,轻易不会对特朗普做出妥协。
英国似乎对特朗普的关税战早有准备,其中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在对华关系上做出迅速转变。英国深知,如果不想完全受制于美国,脱欧后的英国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因此,英国目前正积极寻求与中国深化合作关系,以此作为对抗特朗普关税战的一种手段。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目前也并不急于与美国达成协议。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在贸易争端中展现出了强硬立场,与美国展开了“硬杠”。中国外交部此前发布的一段“还好有中国在,天塌不下来”的小视频,无疑是在向世界各国传递信心与支持。而随后的“不跪不退”的表态,更是对相关国家的一种规劝。
中美关税大战,无疑将是一场两败俱伤的较量。然而,正是因为中国不惜“引火上身”的强硬态度,才迫使美国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时不得不有所顾忌。特朗普也深知,一旦引发全球性的关税围攻,美国将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尽管这是中国所期望看到的局面,但这些国家所展现出的强硬态度,多少还是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三是欧洲竟然如此没有骨气。
实际上,在中国坚定地与美国展开贸易对抗之后,对于欧洲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佳机遇。倘若中欧两大经济体能够携手并肩、紧密合作,形成强大的合力,那么必定能够迫使特朗普政府重新审视并收回其关税政策。至少,美国在对欧洲采取强硬措施时会有所忌惮,不敢过于肆意妄为。或者说,欧盟将因此获得一个与美国对话的重要筹码,增强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更为重要的是,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所引发的国际局势混乱,以及中美之间日益激烈的对抗态势,正加速推动着世界格局的变革与秩序的重构。这无疑是增强欧洲独立性、摆脱美国控制的最佳历史机遇。
尽管欧盟领导人也多次强调要坚决维护自身的利益,但近期欧盟的立场似乎开始出现动摇,甚至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软弱。欧盟最新表态称,“可能会考虑额外购买价值56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以期结束与美国的关税对峙局面”。这一表态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此前坚决反击的强硬态度相比,可谓是大相径庭。
回想当初,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行政令时,欧洲国家的领导人无不义愤填膺,冯德莱恩也明确表示,若谈判无果,欧盟将采取强烈反制措施。
与此同时,欧盟还积极与中国进行沟通协调,希望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来抵御关税战带来的冲击,并借此迫使美国做出让步。
然而,在美方持续施压之后,欧盟的最新决定却令人大跌眼镜——竟然选择通过增加购买美国商品来息事宁人。这无疑暴露出欧盟在面对美国压力时的软弱与妥协,这显然是患上了“软骨病”。
特朗普的野心绝非仅仅满足于让欧洲多购买一些美国商品。在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宏伟蓝图中,欧洲的大型企业和跨国资本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目标。特朗普不仅会要求欧洲增加对美国化石能源和军火的采购,还一定会要求欧盟加大美债的购买力度。
更为关键的是,在结束乌克兰战争的问题上,美国也势必会要求欧洲做出更大的让步。
总而言之,美国似乎正试图迫使欧盟放弃战略独立,加入其独霸世界的阵营,甚至成为其反华的急先锋。而这正是拜登政府一直未能实现的目标。
令人意外的是,欧盟不仅表示要大量购买美国商品,甚至在关键时刻还对中国发起了关税攻击。这显然是在牺牲中国利益,向美国递交“投名状”,以换取美国的庇护。
欧盟如此软弱的表现,实在令人大跌眼镜。这原本是欧洲增强战略独立、提升国际影响力的绝佳机遇,但欧洲最终还是可能选择顺从美国。如此一来,欧盟此前为争取独立所做的一切努力恐怕都将付诸东流。
要知道,美国是绝不会满足于欧盟提出的560亿美元购买清单的。在能源和军火领域,欧盟对美国而言具有巨大的诱惑力。美国更看重的是借此机会增强对欧盟的控制。
同样,在推动乌克兰停战和修复美俄关系方面,美国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欧盟的控制。而修复与俄罗斯的关系,正是欧洲人最为惧怕的事情,因为他们已经将俄罗斯视为“敌人”。这正是美国可以利用的软肋。
更为严峻的是,无论是在结束乌克兰战争的问题上,还是在应对美国的关税战方面,欧洲内部都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和矛盾。法德两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双方都在争夺欧盟的领导权。而东西欧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也在不断加剧。关税战更是让欧盟内部的分歧和矛盾雪上加霜。
特朗普的战略战术就是要通过极限施压,在欧盟的防线上撕开一道口子,或者彻底击溃欧盟的心理防线。一旦在关税问题上被撕开一道口子,而中美之间又进入磋商谈判程序,那么特朗普的重点肯定会转向欧盟。
我一直的看法是,如果欧盟如果不能有一个独立明确的战略,就一定会被中美俄三国给车裂。这一次欧盟顶不住美国的压力,要么彻底成为美国的附属,要么就会被撕裂整垮。
综上所述,这一次美国是严重错判了中国,整得自己有些下不来台了。可局势的发展,我们也有三个没有预料到的地方。目前来看,欧洲很有可能最终成为特朗普掠夺世界的最大牺牲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