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释永信被调查不到72小时,再迎3大噩耗,私生活混乱只是冰山一角   2025年

释永信被调查不到72小时,再迎3大噩耗,私生活混乱只是冰山一角   2025年7月27日,少林寺官方一纸通报,彻底撕碎了释永信三十年来精心打造的“高僧”人设。   短短72小时内,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少林寺方丈接连遭遇三大噩耗,戒牒被注销、私生子被官方坐实、百亿商业帝国崩塌。   曾经被捧上神坛的“佛门CEO”,如今成了人人喊打的“佛门败类”,这场戏剧性的反转,比任何一部宫斗剧都精彩。   7月28日,中国佛教协会发布公告,正式注销释永信的戒牒。   这意味着,他不仅不再是少林寺方丈,甚至连普通僧人的身份都被剥夺,彻底被佛门扫地出门。   戒牒在佛教界的地位,相当于普通人的身份证,一旦被注销,就相当于被整个佛教界“拉黑”。佛协的措辞极其严厉,称释永信“所作所为性质十分恶劣,严重败坏了佛教界的声誉”。   讽刺的是,就在一个月前,释永信还在主持“加强道风建设”的会议,大谈“佛门清规戒律”。   结果,自己却是第一个被“清理门户”的。这波操作,堪称“自己开会整顿自己”。   2015年,释永信的弟子释延鲁曾实名举报他“包养情妇、育有私生女”,但当时的调查组给出的结论是“涉事女子韩明君(释延洁)子宫切除,无生育能力,孩子均为收养”。   十年后,释永信被曝育有私生子,而且不止一个。   更讽刺的是,当年的“收养弃婴”韩某恩,户籍竟然挂在释永信母亲名下,而父亲栏是空白的。同时,韩明君还是少林寺关联公司“少林欢喜地”的股东,持股35%。   这剧情,简直比狗血剧还狗血。当年信誓旦旦说“绝无此事”的调查组,现在脸都被打肿了。而释永信那句“出家人看待七情六欲是犯大戒”,如今看来,简直是年度最佳笑话。   如果说私生活混乱只是道德问题,那挪用寺院资产就是实打实的刑事犯罪。   通报明确指出,释永信涉嫌挪用侵占少林寺资金,而他的商业帝国也随之浮出水面。   这位自称“月薪700元”的方丈,名下却掌控着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80%),掌控全球706个少林商标。   2015年豪掷17.6亿在澳洲买地1248公顷,计划建分寺和高尔夫球场,2022年关联公司4.52亿拍下郑州商业用地,被网友调侃“和尚炒房比开发商还猛”。   更离谱的是,少林寺年收入超3亿,其中门票占60%,但财务从未公开审计。信徒们虔诚供奉的香火钱,可能被用来给方丈“续香火”,养情妇、养私生子、买海外资产。   这哪是“普度众生”?分明是“普度自家人”。   释永信的崛起,本身就是一个“逆袭神话”,1981年,16岁的他进入破败的少林寺,当时寺里只有9个僧人、28亩旱地。   靠着商业头脑,他硬是把少林寺打造成年收入数亿的“跨国集团”。   但问题在于,当宗教遇上资本,信仰就变成了生意,释永信把少林寺变成了“上市公司”,自己成了“CEO”,而佛法戒律,则成了他用来包装自己的工具。   讽刺的是,他曾经说过:“少林寺不是企业,不能用商业思维管理。”结果自己却成了最商业化的那个。   释永信的坠落,是让寺庙变成“摇钱树”,当方丈变成“董事长”,信仰的纯粹性早已被资本吞噬。   如今,他的商业帝国面临清算,佛门也终于开始“刮骨疗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