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邱行湘去台湾探亲,回国前,蒋纬国给了他一大笔钱,邱行湘却说:“我这次来台是探亲访友,不是叫花子伸手要钱!”可对方又使出新手段。 当时,两岸往来还很少。邱行湘决定去台湾探亲,这趟路不好走。他以前是国民党的将军,去台湾的事,处处透着难。 在台湾待了些日子,临走前,蒋纬国拿起挽留他,却被他拒绝。 这拒绝的背后,是一场发生在台北圆山饭店的正面交锋。 1980 年 11 月 23 日,台北圆山饭店里,气氛有点不对。邱行湘跟前放着张纸,上头写着 “国防部抚恤基金会”。 基金会主任笑着,指着纸上 “经济援助” 四个字说:“邱将军,这是台湾给有功之人的一点心意。” 73 岁的邱行湘盯着那张纸,手有点抖。突然,他把手里的钢笔狠狠摔在桌上,大声说:“我在大陆每个月能拿 180 块工资,儿子是公安干警,用不着你们施舍!” 这声拒绝,底气足,显骨气。 要了解邱行湘为何如此硬气,得从他早年的经历说起。 1948 年 3 月 14 日,洛阳城被打下来了。被蒋介石叫做 “邱老虎” 的邱行湘,是黄埔五期毕业的。 他缩在司令部地下室,美式钢盔被流弹打飞了。解放军的冲锋号越来越近,他心里绝望,掏出枪想自杀。 警卫员手快,一把夺过枪说:“师长,留着命总有希望!” 被俘的时候,他脚上的牛皮靴磨破了,脚趾全是血泡。城墙上 “誓死保卫洛阳” 的标语还看得很清楚。 而这场战役的爆发,早有伏笔。 之前,在南京励志社,蒋介石亲自给邱行湘披上黑色斗篷。表情严肃地说:“行湘,洛阳是中原的门户,党国能不能保住,就看这一仗了。” 邱行湘立正站好,肯定地回答:“学生要是守不住洛阳,就提着头来见您!” 这时候想起这话,他苦笑着摸了摸后脑勺,那里还有当初自杀没成留下的疤。 被俘后的邱行湘,人生迎来了重大转折。 1959 年 12 月 4 日,抚顺战犯管理所的礼堂里,邱行湘双手接过特赦通知书。 周总理握着他的手说:“行湘同志,你在洛阳战役里抵抗到底,但人是能改造好的。” 这话让他眼圈有点红。 三年前,在功德林农场,他看见黄维因为不肯写悔过书被关了禁闭。而他自己主动申请去当养猪班班长,好好改造。 特赦之后,他的生活彻底换了模样。邱行湘被安排当江苏省文史专员,每个月工资 180 元。 1962 年春节,他穿着中山装,娶了护士张玉珍。婚礼上,溥仪举着酒杯笑着说:“邱兄,你这‘小蒋介石’现在成了新中国的新郎啦!” 结婚第三年,儿子邱晓辉出生了。邱行湘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对妻子说:“咱们的孩子,不用再在战火里过日子了。” 时间来到 1980 年,一封来自台湾的信,让邱行湘动了探亲的念头。 1980 年深秋,邱行湘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和台湾地区旅行证,在香港启德机场转机。 三年前,他五弟邱行槎通过新加坡红十字会,绕了很多路寄来一封信。信里说:“哥,妈临死前还在喊你的名字。” 邱行湘的行李箱里,放着徐悲鸿送的《双骏图》复制品。这是他和弟弟们少有的共同回忆。 这《双骏图》背后,藏着一段旧交情。 邱行湘和徐悲鸿是朋友,又是江苏老乡。他弟弟邱行槎还是徐悲鸿的学生。当年徐悲鸿还受过邱行湘的帮,用军车运过珍贵的画。 到了高雄,在弟弟家客厅,邱行湘见到了分开 32 年的邱行槎。 68 岁的邱行槎是个画家,他抖着展开一幅《母子图》。说:“这是妈临死前让我画的,她说你肯定会回来。” 兄弟俩抱在一起哭了。 在这感人的重逢时刻,邱行湘心中还装着一件重要的事。 这时候,邱行湘中山装口袋里,放着 1975 年周总理接见黄埔同学时的合影。那时候总理已经病得很重了,还紧紧握着他的手,说:“行湘,祖国统一的事,还得靠你们这些老人多费心。” 探亲途中,一场针对邱行湘的政治算计悄然展开。 蒋纬国在圆山饭店 12 层的贵宾厅请邱行湘吃饭。邱行湘去赴宴,蒋纬国的副官递过来一件新的呢子大衣说:“这是纬国将军的一点心意。” 邱行湘淡淡一笑说:“当年在南京,纬国兄送我的军大衣,我早就给洛阳的老百姓了。” 礼物被拒,对方并未罢休,又拿出了新的手段。 酒喝了几轮,基金会主任突然拿出表格。说:“邱将军在大陆生活不容易,我们都清楚。” 邱行湘再次反驳:“我儿子在南京公安局工作,工资比我高;我有医疗证,上月住院没花钱。大陆有房有车、公费医疗,这‘援助’该给真正需要的人。” 拒绝金钱诱惑后,1980 年 11 月 24 日邱行湘踏上归途。他不知台湾 “中央社” 已写好新闻稿,称其 “接受援助、夸台湾福利”;而大陆《人民日报》记者已在南京禄口机场等候,要报道他守住气节、维护国家尊严的故事。 1996 年 12 月 8 日,邱行湘在南京去世,遗嘱中写道:“1980 年在圆山饭店,我没让祖国丢脸,这事绝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