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突然爆出来说,中国每个月能造五十万架无人机,战争时期能拉到七十万,这直接让西方惊呆了!因为整个西方加起来的产能都没有这么多,但我们的网友却不买账,说我们的产能被低估了,50万架可能只是义乌一个厂的产量,那么但问题来了,俄罗斯为什么突然拿中国的无人机产量说事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6月3日,俄罗斯媒体突然爆出一个消息:中国每个月可以生产50万架无人机,战争时期最多可以拉到70万架。 这条消息一出,西方国家立刻炸开了锅,很多专家、媒体甚至研究机构都开始关注起中国的无人机产业。 而在国内,网友的反应却截然不同,纷纷表示这个数字根本不算什么,“可能义乌一个厂就能干到这个数”。 但更让人感兴趣的是:俄罗斯为什么突然抛出这条消息?是单纯地在表达惊讶,还是另有图谋?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一个关键事件说起。 6月1日,乌克兰对俄罗斯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空袭,这次攻击使用的不是传统战机,而是117架低成本的FPV自杀式无人机。 据公开消息,这些无人机精准打击了俄罗斯多个军用机场,摧毁了至少40多架战略轰炸机。这些被摧毁的飞机可是货真价实的大型作战装备,损失保守估计在十几亿美元以上。 换句话说,乌克兰花几十万美元,用一群便宜的“飞行炸弹”,干掉了价值数十亿的大杀器。这就是现代战争的新现实。无人机,尤其是这类小型、廉价、可群发的FPV无人机,正在彻底改变传统战争的打法。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媒体突然发布关于中国无人机产能的惊人数据,说中国每个月能造50万架,打仗的时候能到70万架。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间点,消息本身看似在赞叹中国,其实背后藏着不少话外音。 首先,从俄罗斯自身角度来说,他们这次损失惨重,民众对军方的不满和质疑情绪越来越强。 毕竟大家眼睁睁看到几十块的无人机把价值上亿的战机炸成了废铁,自然会问:我们每年那么多军费都花哪去了?怎么还挡不住这种“低成本袭击”? 这个时候,俄媒把中国拉出来说事,实际上有点像转移注意力。他们的意思有点像是:“你看,不是我们不行,是中国无人机太猛了,别人一出手就是几十万架产能,我们怎么比?” 这种方式既能缓解国内的不满情绪,又能暗示外界俄罗斯不是技术落后,而是对手太强。 其次,这也可能是一种变相的“喊话”或者“试探”。说白了,就是俄罗斯在试图提醒中国:“你们无人机这么厉害,咱们关系又不差,是不是可以支援点?” 虽然中国从未在俄乌战争中提供过任何军用装备,也明确表示对军民两用物资实行严格出口管控,但俄罗斯这次“爆料”,怎么看都有点“话里有话”。 不过,回过头来看这个所谓的“50万架月产量”,对于中国来说,还真不是什么夸张的数字。有网友直接调侃说,这个数字可能只是义乌一个中型工厂的月产量。听起来夸张,但其实真不离谱。 目前中国的无人机产业发展得非常成熟,全国大大小小从事无人机相关生产的企业已经超过1.4万家,在用无人机数量超过180万架。 不仅有像大疆这样的全球龙头企业,还有大量专门做低成本、高效率产品的中小型企业。中国的制造能力,本身就是世界公认的“天花板”。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工业体系非常完整,做无人机涉及到的材料、芯片、电池、导航、通讯模块等等,大多数都能在国内搞定,不需要依赖进口。这种强大的供应链闭环能力,是很多国家羡慕却做不到的。 而且,中国发展无人机产业,并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经济。现在正在火热推进的“低空经济”,就是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型经济形态,比如无人机快递、空中出租车、农业植保、应急救援、地质勘测等等。 美团已经在一些城市测试无人机送外卖,未来可能点个外卖送餐员就是一台“飞行机器”。 正是因为这种广泛的民用场景,中国的无人机技术越来越成熟、成本越来越低,一旦需要转为军用,只需要稍微改造下软件或者增加一些控制模块就行,不需要从头研发。这种军民融合的潜力,是别的国家很难比得上的。 再说回无人机对战争的影响。现在很多国家还在全力搞第六代战斗机,中、美、俄、英、法、日几个大国都在拼技术、抢时间。但没想到俄乌战争一打,把整个空战格局都颠覆了。 一群飞行速度不快、精度也一般的FPV无人机,居然能让战略轰炸机损失惨重,这放在以前根本不可想象。 相比起一架造价上亿的战斗机,一台几千块的无人机就能执行爆破任务,而且还不需要飞行员训练,损失了也不可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