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年过八旬的麦克阿瑟突然听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印度跟中国开战了,得知此事后的麦克阿瑟坐不住了,当即发表了一篇犀利的评论,可谓是一语直戳要害。 1962年的秋天,一则消息跨越太平洋传到了美国,印度要跟中国在边境开打了。 彼时已经82岁的麦克阿瑟听到这个消息,面对采访时,他露出莫名其妙的神情,吐出一句带着点无奈的话:“我想尼赫鲁的脑子一定是没救了,要不怎么会想到和中国打。” 说这话的时候,距离他从朝鲜战场上被解职已经过去快十年了。 但那些在朝鲜半岛的日子,恐怕是这位五星上将一辈子都忘不掉的。 想当年,他在太平洋战场上用“跳岛战术”打得日军没脾气,一路从澳大利亚打到菲律宾,风头正劲。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带着联合国军把北朝鲜军队逼到鸭绿江边,还放话说圣诞节前就能结束战斗让士兵回家。 那时候的他,根本没把刚建国的中国放在眼里,觉得中国不敢派兵,就算来了也不过是送菜。 结果呢?1950年冬天,中国志愿军揣着冻土豆,穿着单衣就跨过了鸭绿江。 长津湖的零下三四十度里,美军的坦克大炮在雪地里成了活靶子。 藏身下大雪下中国战士们,凭着意志力在严寒中一动不动,就算到牺牲时,手指还挂在扳机上。 麦克阿瑟的放言成了笑话,联合国军飞机坦克被志愿军的步枪手榴弹打回了三八线。 后来他气不过,想扔原子弹,可不光中国领导人说“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连美国盟友都不答应,最后杜鲁门直接撤了他的职。 离开朝鲜的时候,他憋了句心里话:“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是有病。” 很明显,印度人没有听进去这句话。 在早些年,中印两国因为有着相近的被殖民经历,同病相怜,关系好得就如同兄弟国家。 可尼赫鲁当总理后,心思就变了,总想当南亚的老大,看着中国在抗美援朝,偷偷摸摸占了藏南不少地方,还拿着英国人留下的“麦克马洪线”说事儿,硬说那些地方是印度的。 1959年西藏叛乱被平定,尼赫鲁干脆不装了,直接要中国把大片土地划给他。 中国当然不答应,谈判桌上他就开始打马虎眼。 那时候苏联跟中国闹僵了,转头给印度撑腰,美国也想借着印度出出朝鲜战争的气,两边一哄,尼赫鲁更飘了。 从1961年开始,印军在边境修了四十多个据点,不断挑事,到1962年10月,尼赫鲁在新德里喊着要“把中国军队赶出去”,国防部长更是放话要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 这时候的麦克阿瑟,早就不是当年那个狂妄的将军了。 他太清楚中国军队的厉害了,那不是靠装备能衡量的。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缺吃少穿,照样能在夜里摸进美军阵地,用手榴弹炸坦克,上甘岭的山头被炮弹削低了两米,美军还是拿不下来。 那些士兵眼里的劲儿,是他带兵这么多年从没见过的。所以听说印度要开战,他才觉得不可思议,连美国带着十七国联军都没占到便宜,印度凭什么? 果然,中印边境开打后,解放军翻过高山雪岭,没用多久就把印军打得稀里哗啦。 总共三十多天的仗,真正打起来的时间也就两周。 印度那些靠着美苏支援的装备,在高原上根本施展不开,反倒是解放军穿插,分割的战术用得炉火纯青。 印军被俘的被俘,逃跑的逃跑,连尼赫鲁自己都没想到会败得这么惨,之后没多久就一病不起,两年后就去世了。 麦克阿瑟那句评价,其实不是诅咒,更像是一种过来人的提醒。 他见过中国军队在绝境里的韧性,知道那种保家卫国的信念能爆发出多大的力量。 印度以为有两个大国撑腰就能占便宜,却忘了战争里最关键的从来不是武器,而是人。 就像他自己在朝鲜吃的亏一样,轻视中国军队的代价,从来都不小。 后来有人说,麦克阿瑟是被打服了才说那些话。 可不管怎么说,1962年的那场仗,确实又一次印证了他的判断。 中国军队从来不怕事,但也绝不想惹事,可要是有人真把刀架到脖子上,那股子顽强抗争的劲头一上来,任何侵略者到头来只能是惨败。 这一点,麦克阿瑟懂,可惜当时的尼赫鲁,没明白。
1962年,年过八旬的麦克阿瑟突然听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印度跟中国开战了,得
星球拾光
2025-08-09 10:38: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