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9年,徐林侠倒在血泊中,看着特务杨进兴正准备对小萝卜头下手,便劝他停止犯罪

1949年,徐林侠倒在血泊中,看着特务杨进兴正准备对小萝卜头下手,便劝他停止犯罪,毕竟小萝卜头只是个孩子,为什么要杀他? 那个血腥的夜晚,一位母亲倒在血泊中,用尽最后的力气为8岁儿子求情。当刺刀指向小萝卜头时,徐林侠的哀求声在戴公祠里回荡。这不仅是一位母亲的绝望,更是人性与兽性的较量。 徐林侠,1904年出生于江苏邳县,1924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这个从小就有反抗精神的女子,为了拒绝包办婚姻,甚至割掉了自己的小指。后来她遇到了同样有理想的宋绮云,两人一起投身革命,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底,宋绮云、徐林侠及他们8个月大的幼子宋振中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先后被囚禁在重庆”白公馆”监狱、渣滓洞和贵州息烽集中营。这一关就是8年,小萝卜头从婴儿长到了8岁。 监狱里的条件有多恶劣呢?因为在监狱里面的伙食极其糟糕,萝卜白菜是常有的事,偶尔餐盘里面能够得到一块已经不成形的冷面,已经是极其好的营养了。小萝卜头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身体发育十分迟缓,胳膊和大腿看起来十分纤细,却顶着一个不合比例的大脑袋,难友们十分怜爱的给他起了个”小萝卜头”的绰号。 这个可怜的孩子没过过一天正常的童年生活。在狱中,徐林侠同志的待遇,比一般犯人更艰苦。每个犯人,只分给一尺宽的地盘,刚够一个人躺下,身都不能翻,而小孩子是不给地方的,徐林侠只好叫儿子睡在自己身上。晚上换尿布都得摸黑进行,湿尿布没地方晾,徐林侠就贴在身上用体温烘干。 小萝卜头虽然年纪小,但很懂事。当徐林侠宝贝似的捧着一把黄豆,递给宋振中时,他渴望的看着黄豆,口水在喉咙处不停滚动,但他只是摇摇头,对着母亲说:“母亲先吃,我再吃”。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还成了狱中的小交通员,帮着传递情报。 杨进兴是什么人呢?杨进兴1917年生于浙江省宣平县,1940年参加军统,1946年调到白公馆看守所当行动员、看守员、后升任看守长。一贯穷凶极恶,残害革命志士。杨进兴因惯用老虎凳、灌辣椒水等各种残忍酷刑而臭名远扬,被他亲手杀害的革命志士竟达300多人。这样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连8岁的孩子也不放过。 1949年9月6日,在松林坡戴公祠用匕首刺死原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杨虎城及其幼子杨拯中,稍晚时候在戴笠警卫室用匕首刺死原杨虎城秘书、中共党员宋绮云,宋绮云夫人、中共党员徐林侠和幼子宋振中。 那个惨烈的夜晚,杨虎城一家和宋绮云一家被骗到戴公祠。杨虎城父子先被杀害,接着轮到了宋绮云一家。当徐林侠倒在血泊中时,她看到杨进兴正朝着8岁的小萝卜头走去。作为一个母亲,她用尽最后的力气哀求道:不要杀他,他只是个孩子,根本不会对你们构成任何威胁,他的父母都活不长了,以后将会是孤儿,就放他一条生路吧。 可是杨进兴根本不为所动。根据1977年3月27日下午,杨钦典的一份审讯报告,供称:“我们在外面那间屋子藏着,等宋绮云和他儿子小萝卜头走进里面的那间屋子,我一下子冲进去,上去就用手卡住小萝卜头的脖子,按在地上时他还没有咽气,一直在呻吟。杨进兴杀死宋绮云以后,走过来就用刺刀往他的脊梁骨处刺去,小萝卜头才死了”。 徐林侠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杀害,那种绝望和痛苦可想而知。“宋妈妈要求留下孩子,而敌人先给她一刀,让她躺在血泊中,亲眼看着自己好容易在苦难中抚养大的儿子被刺死后,才补上致命的一刀,结束她光辉一生的”。 当戴公祠警卫室的水泥地被刨开时,小萝卜头的遗体早已腐烂,但他的两只小手紧紧地贴在胸前。当大家看清他手中握着的东西时,在场的人都忍不住潸然泪下。原来,他紧紧护在胸前的东西是老师给他的半截铅笔。这半截铅笔,见证了一个8岁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也见证了那个时代的残酷。 杨进兴杀完人后就跑了。杨进兴本想到成都乘飞机逃往台湾,不料汽车在射洪县境内发生故障,只得带领18名特务步行逃往华蓥山打游击。后来他化名杨大发,在四川南充县一个村子里躲了6年,还当上了互助组组长。1955年6月群众检举,被公安机关捕获。1958年5月16日,在重庆公审后被枪决。 这个杀害了三百多名革命志士的刽子手,连8岁的孩子都不放过,可见其残忍到了什么程度。而徐林侠作为一个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孩子求情,这种母爱让人动容。小萝卜头手中紧握的那半截铅笔,更是让人泪目,那是一个孩子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却被残忍地扼杀在摇篮里。 75年过去了,我们不能忘记那个血腥的夜晚,不能忘记徐林侠最后的哀求,更不能忘记小萝卜头手中的那半截铅笔。你觉得,面对这样的历史,我们应该怎样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