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这是活不起了!8月5日,陕西!女子去超市买速冻水饺,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竟然把袋装饺子倒进了塑料袋里。结账的时候按散装饺子价格来称重,你可真是太精了,你也知道袋装的好吃 却舍不得花钱买,就这样办这种缺德的事!网友:这操作太掉价了,建议放超市大屏幕上循环播放! (信源:临沂市广播电视台) 超市的监控,冷静地记录下了一切。一位女士走到冰柜前,在袋装与散装水饺之间稍作犹豫,谁知她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所有人错愕。 她在反复对比了袋装与散装的饺子之后,她像是做了一个决定似的,她快速环顾四周,确认没人注意,便迅速撕开那包价格稍贵的袋装水饺,将饺子一股脑倒进旁边的散装塑料袋里,动作娴熟得不像第一次。 而到完之后,他还将包装袋又放回了冰柜的深处,似乎是不放心还专门又看了看,将包装袋又往冰柜的深处藏了藏。就这样他拿着崭新的饺子去结账。 当电子秤的数字为她省下三块钱时,一个问题也浮了上来:她撕开的,真就只是一个包装袋吗? 当人们指责这位女士“操作太掉价”时,会发现此类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为小利无视规则的“小聪明”早已上演。他们以为钻了空子,却不知这种行为正瓦解社会信任基础。 这种“小聪明”的代价,远比省下的几块钱要高昂得多。对个人来说,这是品格的慢性贬值。今天能为了一包饺子偷梁换柱,明天就可能为了更大的利益做出更出格的事。 尤其在家庭中,这种行为的负面影响更为深远。当父母在孩子面前为了几块钱耍心机,再多“诚实守信”的说教也会变得苍白,因为孩子的第一面镜子,已经被亲手弄脏。 而当这些个体行为汇聚成一种社会现象,其破坏力就变得致命了。信任是社会的润滑剂,一旦磨损,整个社会运行的摩擦力都会陡增。 甘肃那位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讹诈的女士,短短三个月暴瘦22斤,她身心承受的创伤,比任何金钱损失都更触目。这正是信任崩塌后,整个社会需要付出的惨烈代价。 然而,指责消费者时,也应看硬币另一面。消费者的不诚信,有时是不诚信商业环境下的“自我防卫”。许多商家玩价格游戏,如促销结束不换价签,结账价格翻倍;用厚纸板垫高商品;将新鲜水果和快坏边角料混在果切盘。 商家用“套路”,难怪消费者觉得用“反套路”找补理直气壮。于是形成以不诚信对抗不诚信的恶性循环,商家和消费者相互猜忌、彼此消耗,最终让交易环境陷入泥潭。 这场信任危机的账单会由所有人不动声色地分摊。最直接的成本是超市增设监控、雇人检查标签与监督称重,这些运营成本会通过商品涨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无论是否诚信,都要为信任的通货膨胀买单。 同时,社会为此付出的隐性成本无法估量。当交易需耗费精力验证防备、人与人信任撕裂,社会会在戒备冷漠中停滞不前。 所以,再讨论“省三块钱还是守住尊严”已经意义不大,因为它早已超出个人品德选择的范畴,变成一个需要制度与个人共同修复的系统性难题。重建信任,必须是一场双向奔赴。 一方面,需要有力的监管介入,像镇江消协那样倡导明码标价,让规则的阳光照进角落,铲除商家失信的土壤。另一方面,制度也必须为善行撑腰、为恶意亮剑,像杭州那样用高额赔偿严惩诬陷者,让每个心怀善意的人都不必孤军奋战。 当制度足够完善,个人的诚信选择便不再是一种孤独的坚守,而是对一个更健康社会秩序的共同投资。真正的精明,从来不是钻规则的空子省下那三块钱,而是懂得守护内心的那份诚信,它最终能为一个社会赢得所有人的尊重与体面。
900多,能捐出来也挺了不起。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