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上海国资"地产教父"落马
昨日晚间,上海市纪委监委发布消息:
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审查调查。
这位1971年生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的“本土精英”,其仕途轨迹深深烙印在上海住宅建设与保障领域。
职业生涯起步于上海市住宅建设领域,并担任过上海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主任,党总支书记。
然而,正是在这个关键岗位上,陈为的“操守”就曾亮起红灯:
2015年11月,上海市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披露上海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违规举办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发放纪念手表150只,花费14.4万元;组织102人赴外省市参观考察,花费17.3万元。
作为时任主任,陈为因此受到行政警告处分,按理说,受到处分的人在职务升迁时会有所考量。
然而,在陈为身上,这“四两”污点似乎被某种力量悄然抹去,处分非但未成阻碍,反成其“带病提拔”的起点——处分落地后,其升迁之路竟愈发“顺畅”。
2015年后,陈为先后“转战”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办公室主任、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等职。
2020年,一个更为关键、也更富“油水”的任命降临:调任上海地产住房保障房有限公司,出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执行董事。
此公司隶属上海地产集团,专司上海公共租赁住房、征收安置住房和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
在其掌舵的五年(2020-2024),正值中国房地产市场风高浪急、调控深化的关键期。
作为中国经济头雁,上海在“房住不炒”大旗下,保障房建设被赋予极高战略地位,亦是保障房建设高峰期,期间上海累计开发4.2万套保障房,涉及土地出让金超800亿。
陈为身处此位,一手掌控着海量的土地资源调配权(涉及数以千亩计的建设用地)、一手握着百亿级的项目资金流水,真正站在了上海住房保障体系资源分配的核心节点。
其权力之重、可操作空间之大,不言而喻。
2024年7月,陈为迎来仕途“高光”——空降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出任副总裁。
国盛集团是上海市属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作为上海国资运营平台之一,承担着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的重要职能,陈为同时兼任国盛旗下上市公司上海建科的董事。
去年年底,上海国盛发起设立“上海国有存量资产盘活投资基金”,这是市级层面的功能性引导母基金,总规模100亿元,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这一基金便由陈为负责操盘。
在这一位置上,陈为不仅掌握着巨额国有资产的管理权,还通过兼任上市公司董事等方式深入参与资本市场运作。
今年7月,中央第六巡视组进驻上海市,开展2个半月左右的巡视,巡视组将紧盯权力与责任,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巡视组进驻后,关于陈为的举报便如雪片般飞来,坊间传闻:
陈为利用国盛基金高溢价入股目标企业,再低价注入核心资产,企业转身抵押套现,国资承担风险,利润落入离岸信托;通过亲属代持上海临港200亩工业用地,然后推动地块修改规划性质,地价瞬间翻三倍....
随着上海纪委的通报落地,这位曾被誉为“上海国资系统最年轻副厅级大佬”的陈为,此番彻底“翻车”。
回望十年前那次不痛不痒的“警告处分”,此番性质已天壤之别。
《大明王朝》里杨金水说过:“有些事不上称4两都没有,一但上了称,一千斤都打不住。”
陈为十年前那“四两”旧账,加上如今涉嫌侵吞国资、利益输送这沉甸甸的“千斤”罪责,终于一齐压上了党纪国法的“公平秤”。
这一次,不可能再是“警告”级别的“四两”处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