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开着300万的大奔回村过年,看到村口的牌坊上写着“王宝强家乡”,王宝强很不

小果爱娱乐 2025-08-13 16:10:57

王宝强开着300万的大奔回村过年,看到村口的牌坊上写着“王宝强家乡”,王宝强很不满意,嫌弃这字写的“太招摇”,村长说这块牌坊不是他一人家的,是全村人一起捐钱修建的。

“这是全村人都出钱修建的,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大家伙生活好不容易好了点,你咋能说拆掉就拆掉,就算你不同意,也得问问大家伙的意见!”

当王宝强衣锦还乡,看到那个刻着自己名字的大招牌之后,简直一个头两个大,都是父老乡亲,他也不好意思明说,可自己向来低调行事,这么搞,又是哪一出?

看出来王宝强对村子招牌的不满,村长立刻拿捏住了王宝强“心善”的弱点,将全村的父老乡亲都搬了出来,有些都上了年纪,七老八十,牙都快掉光了,还是拄着拐杖站在王宝强面前。

“村长说得对,这招牌,当初是大家伙一块筹钱修建的,你是我们看着长大的,你说呢,强子。”

众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说的不亦乐乎,王宝强就被围绕在中间,听着众人的话,不发一言,最终,他也没有勇气做出决定,将那块招牌拆掉。

其实,村委会之所以愿意花钱,修建一块牌坊,就是为了借着王宝强的名气,吸引更多的人才旅游观光,将所在的小乡村打造成“明星村”,带动村里的发展,让那些一辈子没出过村庄的人过上好日子。

村里这么“招摇”,借用王宝强的名号,这与王宝强之前的行事作风完全是格格不入……

王宝强出名之后,就十分低调,尤其是对那些花里胡哨,却没有一点实际用处的东西,王宝强更是坚决抵制,比如那块在村口悬挂了多年的“活字招牌”——王宝强家乡。

说实话,王宝强也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够衣锦还乡,毕竟自己当初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傻小子”,要不是家里穷,王宝强也不会早早就去学了武术。

王宝强出生在河北一个极为普通的小乡村,从小家里穷,就没有过上好日子,少年时期,王宝强对武术十分痴迷,父母便决定满足孩子的愿望,将王宝强送到了河南嵩山少林寺,成为一名俗家弟子。

在少林寺的经历,让王宝强有了一定的武术功底,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王宝强只身一人前往北京,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贵人——导演李杨。

李杨让王宝强出演电影《盲井》当中的一个角色,给了王宝强跻身娱乐圈的机会,恰逢当时武术电影盛行,王宝强便靠着这部电影中的角色出名了,还一举获得了金马新人奖。

凭借这部电影正式出道,王宝强的事业发展可谓是顺风顺水,名气越来越大,当初养育他的小村庄知道自己村里出了个火遍变半天的明星,一个两个都激动的不得了。

有一些王宝强的忠实粉丝,在有时间的时候总会前往王宝强所在的家乡,就是应了那句话,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去他所在的地方,走他走过的路,经历他经历过的事情。

村长也是个人精,看着王宝强的粉丝来了一波又一波,心中很是高兴,村委会觉得这是一个发展村子的大好时机,若是抓住机会,原本贫困落后的小乡村,或许就能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从此飞黄腾达了。

村委会一商量,决定以王宝强的名字为村庄命名,这样一来,就能扩大村庄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慕名而来,带动小村庄的经济发展。

因为当时村里很穷,村委会便提出建议,由每家每户都出点钱,修建一个大牌坊,就放在村口,乡亲们一听,觉得是个不错的主意,只要能挣钱,也不是不行。

这家筹点钱,那家出点钱,挨家挨户都算是“出钱出力”,最终,牌坊修建好,就放在了村口,村子也变成了王宝强的“大本营”,似乎一切都和王宝强有了联系。

果不其然,引来了更多王宝强的粉丝前往观看,村子里的发展也确实被带动了,只有王宝强本人,对此事一无所知。

直到王宝强忙里偷闲,开着那辆价值300万的豪车回到家乡,刚到村口,整个人就震惊了,村子倒是焕然一新,可到处都是自己的照片、名字,这让王宝强百思不得其解。

还是村长出面解释了一通,王宝强这才恍然大悟,虽然心中不满,但为了乡亲们,王宝强还是选择了妥协,也算是为生他养他的村庄做贡献了。

0 阅读:41
小果爱娱乐

小果爱娱乐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