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反美第一线的印度,开始大规模抵制美国货,但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 最近,街头巷尾的愤怒口号、社交媒体上的“卸载iPhone”挑战、人民党青年团在星巴克门口高举“喝阿萨姆奶茶”的横幅,画面极具冲击力。可镜头拉远,真相却像一杯放久了的冷咖啡:香气散尽,只剩苦涩。 8月6日,特朗普大笔一挥,把印度输美商品的关税直接抬到50%,理由冠冕堂皇——“你们买俄罗斯石油”。消息24小时内刷屏,印度外交部连用三个“不”回击: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48小时后,莫迪在瓦拉纳西的集会上把情绪推向高潮:“买印度人造的东西,让每一滴汗水都有回报!” 台下十万顶绿色头巾同时挥舞,仿佛一场大型摇滚演唱会。 但真正的幕后剧本远比这热闹复杂。莫迪的“国货觉醒”并非一时脑热,而是算盘上早就拨好的珠子——2024年印度对美出口870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18%,顺差450亿美元,养活了纺织、制药、珠宝三条就业大动脉。特朗普这一刀砍下去,等于直接掐住印度450万人的饭碗。莫迪必须做点什么,哪怕只是让群众把怒火从自己身上移开。 于是,人民党外围组织“民族觉醒”出动。8月10日,他们在孟买班德拉车站免费发放用甘蔗汁做的“爱国饮料”,当场砸碎一箱可口可乐,玻璃瓶碎片在阳光下闪着绿光,围观者拍视频上传,三小时播放量破千万。同一天,印度商务部官员却悄悄现身特斯拉新德里第二家展厅,和美方代表一起剪彩,还在Instagram上微笑合影。这种“线上抵制、线下招商”的魔幻现实主义,让印度网友直呼“精神分裂”。 为什么场面如此撕裂?数字不会撒谎:苹果在印度高端机份额55%,星巴克每天卖出12万杯拿铁,可口可乐在二三线城市的玻璃瓶装销量年增20%。本土品牌连个影子都没跟上,抵制到最后,可能先饿死的不是美企,而是印度本地经销商。更别提美国出口给印度的420亿美元里,芯片、飞机发动机、石油勘探设备全是印度制造升级绕不开的“卡脖子”环节。真要把这些也挡在海关之外,莫迪的“印度制造”梦就只能停留在PPT里。 更深层的苦涩在于,印度手里几乎没有对等的经济武器。特朗普敢把关税加到50%,是因为印度对美依赖更深:印度制药企业供应了美国40%的仿制药,一旦断供,美国老人只是买不到便宜降压药;可印度一旦失去美国市场,全国三分之一的制药车间将直接关灯。这种“你伤我一千,我伤你一百”的不对称,让新德里只能把抵制当政治秀,而不是经济牌。 莫迪当然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一边高喊“农民至高无上”,一边悄悄准备WTO诉讼,还放出风声:8月31日飞赴天津参加上合峰会,和中国谈农产品采购大单。与此同时,印度央行正研究用人民币结算部分俄油货款,绕开美元体系。这些动作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台前是群情激昂的民族主义,幕后是冷静的利益交换。 故事说到这儿,不妨把镜头拉远:当抵制口号还在推特热搜上翻滚,美国小麦船已经抵达蒙德拉港——印度今年季风不足,国内粮价飙到每斤1.4元人民币,美国小麦只要0.9元。港口工人卸货时,手机里可能还刷着“抵制美货”的视频。现实就是这么荒诞:嘴里说不,胃却很诚实。 屏幕前的你,如果也在观望这场“抵制大戏”,不妨在评论区聊聊:当民族情绪遇上柴米油盐,你会为情怀买单,还是为钱包投票?
冲上反美第一线的印度,开始大规模抵制美国货,但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 最近,街头
森森视野
2025-08-13 20:16:58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