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1986年,中越边境老山,一位战士要上211高地。临行前军长敬他茅台酒,师长把自己的00001战斗编号戴在他胸前,战友们抱着他恸哭,唯有他自己,若无其事。 1986年的老山前线,一场不像欢送、倒像祭奠的壮行仪式正在上演。 军长钱树根亲自给一个普通班长倒满了自己珍藏的茅台,这种酒,按规矩只有打了大胜仗的庆功宴上才能见着。 师长黄俊杰直接摘下自己胸前那枚编号“00001”的战斗徽章,别在了这个年轻战士的胸口。 周围的战友们都绷不住了,抱着他哭成一团,可怪就怪在,这个被众人围在中间的士兵,脸上平静得吓人,好像根本不是去赴死,只是去山头站一班普通的岗。 这个地方叫211高地,一个在中越边境线上让双方士兵一听就头皮发麻的代号,它小得可怜,高地正好卡在敌我阵地中间的山梁上,像一只眼睛,死死地盯着山脚下那条唯一的运输公路。 这条路是双方输送兵员、弹药和给养的生命线,谁控制了211高地,谁就等于拿枪顶住了对方的后勤大动脉,也正因为如此,这片弹丸之地成了名副其实的“绞肉机”。 自从我军在1985年浴血夺回后,越军的反扑就没停过,疯狂得不计成本。 所以,派人去守211高地,和把人往火坑里推没什么两样。 不过,比枪林弹雨更熬人的,是那里的生存环境,所谓的阵地,就是在几块巨石缝里挖出来的几个猫耳洞,仅有的三个哨位窄得连腰都直不起来,吃喝拉撒全在这巴掌大的空间里,想探头出去方便一下,都可能被对面早已校准好的狙击手一枪放倒。 轮战的第47军接防后,军长钱树根在誓师大会上宣布这项任务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钱树根心疼手下的兵,实在不忍心亲口点名让谁去送死,就在这死一样的寂静中,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不就是个小高地吗?我去守!”一营班长邢志强站了起来,没有半点犹豫。 最终,军长和师长拍板,由邢志强带上潘久田、白世寿组成三人小组,开赴211高地。 邢志强接过那杯酒,戴上那枚徽章,只扔下一句话:“只要我活着,阵地就丢不了!” 邢志强三人上到高地后,他二话不说,选了最靠前、最危险、几乎能听见对面越南兵说话的1号哨位,残酷的现实很快就来了,他们上山当晚,越军的偷袭分队就摸了上来。 邢志强小组反应极快,一顿反击就撂倒了十几名敌人,干净利落地打退了对方的第一次试探。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三人轮流值守,时刻绷着,连合眼都成了一种奢侈。 地狱般的日子里,迎来了邢志强的24岁生日,连长竟然冒着炮火,提着一只烧鸡冲上了1号哨位,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军长钱树根通过步话机找到了他。 在炮火轰鸣的间隙,军长那并不好听、甚至有些沙哑的歌声断断续续地传了过来,给他唱了一首生日歌,在那冰冷潮湿的猫耳洞里,邢志强这个铁打的汉子没忍住,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就靠着这股劲,邢志强在211高地这块死亡之地,像颗钉子一样死死地扎了117天。 邢志强身边的战友换了一批又一批,不少人负伤甚至牺牲,但这反而激起了他更深的恨意和斗志,他带着新来的战友,硬是扛住了越军几十次强攻,用血肉把这个地狱隘口牢牢堵死。 当撤离命令下达时,他成了最后一个走下211高地的中国士兵,山下,迎接他的是战友们震天的欢呼和奔涌的热泪,后来,邢志强荣立一等功,被誉为“老山第一兵”。 当然,战争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永久的伤疤,那117天的煎熬给他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至今仍在折磨着他的身体,可他很少提这些,只是淡淡地说:“能活着回来,就是最大的运气了。”
抗战时期,聂帅正开会,突然外面一阵枪响,他以为有敌袭立即冲出去。定睛一看,自己的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