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屏(1892—1938)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

史迹奇闻号 2025-08-14 04:25:53

周建屏(1892—1938)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创始人,其一生贯穿辛亥革命、土地革命与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斗争的重要参与者。[祈祷][祈祷][祈祷] 原名周宗尧,祖籍江西金溪,生于云南宣威。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更名“建屏”,加入新军。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后投身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在滇军历任连长、营长、旅参谋长。因不满军阀腐败,1924年弃职返乡务农。 1926年经周恩来总理推荐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由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率部参加南昌起义,失败后辗转上海与党组织恢复联系。 1929年赴赣东北苏区,与方志敏、邵式平合作,参与创建红十军并任首任军长(1930年)。指挥部队转战闽浙皖赣边区,粉碎国民党多次“围剿”,巩固并扩大了革命根据地。 1933年红十军改编为红十一军,周建屏继续任军长。中央红军长征后,率独立24师留守南方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战斗中负重伤,赴上海治疗,次年伤愈后赴延安,任抗大第二科科长。 1937年任八路军115师343旅副旅长,参与指挥平型关战役,重创日军板垣师团。同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与政委刘道生率部在平山、井陉一带开辟敌后根据地。 1938年1月指挥温塘伏击战,歼敌千余人,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八路围攻”。 推动减租减息,改造乡村政权,收编地方武装“联庄会”,动员青年参军,使四分区发展为晋察冀边区模范根据地。 因长期征战旧伤复发,1938年6月13日病逝于河北平山县小觉镇,终年46岁。临终遗言:“要抗日到底!”。 1939年小觉镇改名“建屏镇”;1945年设立建屏县(1958年并入平山县),成为石家庄首个以烈士命名的县。 陵墓曾遭日军三次毁坏,均被百姓修复,留下“三毁三建”的传奇。 2014年入选民政部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周建屏的军事生涯跨越清末、民国与抗战,其革命轨迹浓缩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艰难探索。从云南讲武堂到黄埔军校,从南昌起义到平型关大捷,他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在晋察冀四分区的建设中,他融合军事斗争与群众动员,为敌后抗战提供了范本。聂荣臻曾评价四分区“为边区树立了榜样”,其精神至今仍激励后人。 正如周建屏所言:“我当过光绪、宣统、洪宪三个皇帝的臣民,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才真正当家做主。” —— 这位戎马一生的将领,最终以生命践行了对信仰的忠诚。

0 阅读:36
史迹奇闻号

史迹奇闻号

启航出发,探寻历史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