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冤枉了,给她值得吉林好人的表彰!”8月12号,网上忽然冒出一条消息,说吉林白

尉迟红 2025-08-14 10:06:53

“太冤枉了,给她值得吉林好人的表彰!”8月12号,网上忽然冒出一条消息,说吉林白城市的小姑娘齐某,因为“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被推荐成“吉林好人”候选人,结果被网友一顿嘲笑,最后还把候选资格给取消了。乍一看,这新闻跟段子似的:炒个辣椒也能当先进?吉林没人了吗?可把整个事情从头到尾捋一遍,你会发现里头的水并不浅。 事情得从8月11号说起。那天,白城市精神文明办照例在网上贴了一份《2025年第二批“吉林好人”候选人公示表》,里面一共有五类: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 齐某属于最后一类——孝老爱亲。公示里写的几句话特别惹眼:她2002年出生,在镇赉县五棵树镇上班,平时照顾糖尿病住院的奶奶,陪80岁的爷爷逛天安门,工作里帮老人用手机交医保,回家做饭特意给老爸多放辣椒。 就这么点事,被网友截图发到微博,配文“吉林好人就这?”短短几个小时,点赞过万,评论区全是问号,“我天天给我妈剥蒜也没见给我颁个奖”。 压力之下,白城市文明办把齐某的名字撤了下来,于是出现了“因辣椒被除名”的梗。 网友的看法分成两派。 一派是吐槽派:“连多放辣椒都能写进先进事迹,这标准是不是太低了?下次是不是‘给爷爷倒杯热水’也能上榜?” 另一派是心疼派:“人家小姑娘在基层干最累的活,照顾老人、服务群众,点点滴滴都是真事,咋就成了笑话?”还有人把矛头指向推荐单位:“自己单位的人自己推,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能公平吗?” 可真相到底怎样? 记者打电话到白城市文明办,人家拿出一整套流程:齐某不是领导拍脑袋定的,而是村、社区、乡镇、区县一层层投票推上来的。材料里写的“辣椒”只是最生活化的一句话,评审标准其实很长——“在家庭困难情况下坚持善待亲人,不离不弃,守护相助”。 工作人员还去她单位、邻居、亲戚家里实地问了一圈,确认她确实一边上班一边照顾老人,家里经济也一般。换句话说,“辣椒”只是引子,背后是实打实的几年坚持。至于“自己人推自己人”,文明办解释:基层专干也是普通人,只要事迹真,谁都可以被推荐,没有规定说公务员不能参选。 那问题出在哪?责任得三方一起背。 第一,写材料的同事太想把事迹说“接地气”,结果挑了“辣椒”当标题,一下子把高度拉低到灶台,网友第一眼就误会; 第二,文明办公示时没加解释,只放了干巴巴几句话,给了段子手发挥空间; 第三,部分网友只看截图就下结论,没耐心看细则,情绪一上来就把小姑娘当笑料。评选本身并不是儿戏,而是输在了“不会讲故事”。 把资格撤了,其实挺可惜。 齐某干的那些琐事,正是千千万万个基层年轻人的日常:一边被群众呼来喝去,一边回家照顾老人,工资不高,难处不少,能坚持几年,本就值得点个赞。 可就因为一句“辣椒”,努力被当成笑话,她本人估计也委屈:我只是照实写了家里的小事,怎么就成了全网笑柄? 说到底,我们并不缺好人,缺的是把好人讲好的本事。 下次再公示,不妨把“辣椒”背后的故事多说两句:她怎么在医院和家里两头跑、怎么利用下班时间给全村老人教手机、怎么在父亲血糖高不能吃辣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给他炒一盘“少油少盐多辣椒”的家乡味——这才是普通人最动人的地方。 别让一句轻飘飘的“辣椒”,掩盖了年轻人日复一日的坚持。凡人善举,本来就藏在锅碗瓢盆里,只是需要我们多一点耐心,也多一点会说的嘴。

0 阅读:0
尉迟红

尉迟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