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桂芝建议馆长改掉说粗话的习惯。对此,我“涂世创有话说”。 我不禁就想起了自己青

瓦力科普 2025-08-14 11:47:52

区桂芝建议馆长改掉说粗话的习惯。对此,我“涂世创有话说”。 我不禁就想起了自己青少年时期以及这辈子的所见所闻。我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我也老是说些粗俗的俚语、粗话。七七级恢复高考,我考上了武汉一所知名高校,到了大城市、进了大学,自然文明了些,慢慢就改掉了说粗话的习惯,这几十年来那些口头禅早就跟我拜拜了。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省直机关工作,发现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粗话和口头禅,像武汉的“板冒”之类的。这些粗话有时候不是用来骂人,而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或者宣泄,有时候能拉近乡亲间的距离,但有时候也会引发冲突。这种粗话呢,一般在民间出现,在公众场合和跟有修养的人对话时,是不会说的。 鲁迅先生1925年就写了《论“他X的”》一文,第一次把这种粗话概括为“国骂”,还对全国各地、古今中外的“国骂”进行了考证。他还很幽默地举了个例子:“我曾在家乡看见乡农父子一同午饭,儿子指一碗菜向他父亲说:‘这不坏,妈的你尝尝看!’那父亲回答道:‘我不要吃。妈的你吃去罢!’”他深刻地指出:“最先发明这一句‘他X的’的人物,确要算一个天才,——然而是一个卑劣的天才。” 馆长对冲破台湾的“信息茧房”和两岸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两岸统一已经并且将要起到重要作用。总之,我对他立场的转变、勇敢的态度以及语言风格都充满敬意。但我也不避讳地说,对于他那些三字经之类的“国骂”,建议要慢慢减少,尤其是那些太过污秽的语言一定要杜绝。 馆长在台湾的乡土环境里,这些口头禅可能会拉近和乡亲的距离,可现在不一样了。他已经是全国的公众人物,而且有着远大的理想,要成为全国的英雄。就凭这两点,他必须得改变,得进步,得提高,就像汽车要不断加油保养一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是公众人物,名声越来越大,这可不是鸡蛋里挑骨头,真的得维护自己的形象,尤其要考虑对公众的影响。很难想象,他要是在抖音开号,还随口说那些三字经,对大众特别是孩子会产生不好的示范。 各地有各地的习俗,全国很多人对武汉人说话粗俗有看法,台湾人认为大陆人说话声音大是不文明。坦率地说,我认为馆长的三字经特别是太污秽的语言不文明,应该改一改。连台湾本土的区桂芝老师都认为“不习惯”“不鼓励”,她说有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因此而瞧不起他。 “李云龙们”在战争年代,一口一个“老子”,还以没文化为荣,解放后,党把他们送进军校学习,这些将军们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俗话说,不为尊者讳,我们也别为馆长讳,不能因为他的贡献大,就觉得他的缺点不是问题。小节影响形象,越是爱他,越要指出他的不足。网友们,你们怎么看这事呢?麻烦熟悉平台的网友把这篇文章转给馆长。

0 阅读:7
瓦力科普

瓦力科普

每日更新好看的视频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