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时代和国别不同的情况下,同一名词所引发的默认联想不同,来制造语言腐败,裁剪和拼贴材料,是一种常见的欺骗和误导手段。
举一个最容易理解的例子。
说到“面包”,当代中国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是超市或者街边烘焙店里出售的,香香软软、添加了足够糖和适量牛奶、油脂的点心白面包,对吧?
说到“茶”,当代中国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是奶茶,瓶装茶饮料,功夫茶,最差也是泡在大保温杯里的袋装绿茶,对吧?
说到“土豆泥”,当代中国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是西式快餐店里粉碎得稀烂之后混合进油脂和调味品,最后再佐以咖喱或者黑椒酱料的小食,对吧?
说到“西式熏肉”,当代中国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是雨润、金锣、双汇或者荷美尔的袋装培根,对吧?
那么如果告诉一个当代中国人,“19世纪中叶的英国工人日常食用面包、茶和土豆泥,偶尔会有几片肥熏肉”,当代中国人是不是会觉得这个英国工人吃的还凑合?
然后,大家不妨抛掉自己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生活所带来的“常识”,认真思考一下,这个英国工人吃下去的,到底是什么?[开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