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巾帼英豪——杨淑英 1936年4月,杨淑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之后

青史微言 2025-08-15 00:04:21

抗日巾帼英豪——杨淑英 1936年4月,杨淑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之后,杨淑英的工作就变得更加秘密、也更加危险了。她在北平做党的秘密交通员。那是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活动,随时都可能被发现,被抓捕,甚至牺牲。每一份文件的传递,都可能关系到一场战役的成败,关系到无数同志的生命安全。杨淑英就是这样,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下,一笔一划地亲手抄写着党的指示,传递着重要的情报。她的手,可能因为长时间的抄写而酸痛,她的心,可能因为随时可能到来的危险而紧绷,但她从没有退缩。这种对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支撑着她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到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了,全面抗战开始了。战火烧遍了神州大地,无数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杨淑英也随着抗战的洪流,离开了北平,去了山西太原。那是1937年9月到1938年4月间的事。她在晋察冀抗日总动员委员会里,担任宣传队支部书记。在抗日的最前线,哪里都是战场,哪里都可能有危险。她带领宣传队,用各种形式向民众宣传抗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 在太原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也就是1938年5月到11月,杨淑英又被组织派往延安,到中央党校学习。延安,那是革命的圣地,是无数共产党人向往的地方。能去中央党校学习,说明组织对她的信任和培养。 学成归来,1938年12月,杨淑英又被派往敌后战场,回到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担任中共北方分局宣传部干事。从延安回到了抗日第一线,这可不是享福,而是要面对更加残酷的斗争环境。北方分局的宣传工作,肩负着教育干部、团结群众、扩大抗日力量的重任。杨淑英在这里继续发挥着她的才干,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到了1939年,她又被调到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冀中根据地,那可是华北平原上的一块战略要地,周围被敌人严密封锁,斗争异常残酷。杨淑英在这里先后担任了区级干部培训班大队长、冀中妇救会宣传部长等职务。她让妇女们明白,抗日不仅仅是男人的事,女人也能撑起半边天,甚至更多。她们参加做军鞋、做军粮、站岗放哨、掩护伤员,甚至直接参加武装斗争,都离不开像杨淑英这样的组织者和宣传者。 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从1942年6月到1945年9月,杨淑英又在冀中抗日根据地行政公署教育科担任副科长。后来民教合并,她又担任了秘书主任兼行署支部书记、民教助理员等职。这些职务,都和根据地的教育、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在敌人的“扫荡”和“蚕食”下,根据地环境极其恶劣,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可即便是这样,我们的党也没有放弃教育。因为党知道,教育是希望,是未来。杨淑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想方设法地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确保文化命脉不中断。她可能要冒着敌人的炮火,组织学生上课;可能要克服物资匮乏的困难,筹集教材;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让根据地的孩子们能有书读,让抗日的火种能代代相传。 抗日战争胜利了,但中国的革命并没有停止。接着是解放战争。杨淑英又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继续在冀中根据地坚持战斗。她并没有因为和平的曙光乍现而放松懈怠,而是继续投身到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去。她坚信,只有彻底推翻旧制度,人民才能真正获得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杨淑英的人生篇章翻开了新的一页。从1950年到1952年,她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机耕学校的副校长、学校分总支副书记、宣传委员等职。这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机械化耕作,那是国家的大事。杨淑英从战场走下来,又投身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去,继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 接着,1952年到1953年,她担任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的教务长。从机耕学校到农机学院,她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了更高层次的农业教育。她在教育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为新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再往后,从1953年到1965年,她在双桥农场担任副厂长。这又是从教育岗位转到了一线生产管理。农垦事业,是新中国发展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垦荒地,发展生产,这都需要像杨淑英这样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干部。她深入基层,把学到的知识和在革命战争中锻炼出的实干精神,都用在了农场建设上。 当然,她的人生中也经历了一些特殊的时期。1965年到1969年,她在农垦部工作;1969年5月到1970年12月,她在江西永修县的中央农垦部五七干校劳动。这些都是她人生中的一部分,她也坦然面对。之后,从1971年12月到1978年4月,她在中央农林部留守处休干办担任党小组长、支部委员。1978年5月到1982年11月,又在农垦部纪律检查组工作。这些职务,虽然不像战争年代那么轰轰烈烈,但同样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始终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 1982年12月,杨淑英离休了。组织上给了她副部级的待遇,这是对她一生革命贡献的充分肯定。

0 阅读:3

猜你喜欢

青史微言

青史微言

以微小视角解读宏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