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坪女高楼梯前,张桂梅校长紧握前来探望的学生丁王英的手,彼时的丁王

炎左吖吖 2025-08-15 10:39:00

2025 年,华坪女高楼梯前,张桂梅校长紧握前来探望的学生丁王英的手,彼时的丁王英已经是陆军工程大学士官生,这位出生云南傈僳族的放羊女,原本按照当地的风俗,应该早早辍学嫁人,但是张桂梅创办的华坪女高,却改变了她的命运,让她有了全新的未来和人生,师恩难报,永怀于心。 在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操场上,一位身着军装的女兵,正大步走向教学楼。 这位名叫丁王英的陆军工程大学士官生,曾是傈僳山寨的放羊女。 丁王英的人生起点,远不如很多孩子,她生活在云南大山深处一个贫瘠的傈僳族村寨。 在那里,女孩的命运似乎只能是早早辍学,嫁人生子,围着灶台、孩子过一生。 读书,尤其是读高中,对她们而言就是痴人说梦。 而打破这一切枷锁的,是张桂梅和她一手创办的华坪女子高中。 张桂梅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可以接触到教育,她拖着病体,跋山涉水,挨家挨户去“抢”学生。 她磨破嘴皮,甚至不惜“连哄带劝”,只为把像丁王英这样的女孩从辍学的边缘拉回课堂。 丁王英就是众多孩子之一,她懵懂地走进了华坪女高的校门,人生从此有了一种过法。 然而,走出大山只是第一步。 初入女高,丁王英的学业早就让她落了一大截。 基础薄弱、成绩垫底,让她产生过无数次想要放弃的想法。 不过好在有张桂梅,她一次次坚定的将她从自我怀疑的泥沼中拉起。 为了帮她补基础,深夜在办公室张校长不厌其烦地为她“开小灶”。 “别怕,孩子,山再高,一步一步总能翻过去。只要肯下苦功,没有爬不上的坡!” 这声音,让丁王英更加坚定读书的机会,是张校长用命拼来的。 于是,她不再放弃,而是埋首书堆,将“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的校训刻进骨血,用拼命的学习去回应那份沉甸甸的期望。 高考放榜,丁王英考上了云南农业大学。 这本是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喜讯,但她却想要变得更强,更有力量,像张校长那样去守护和照亮他人。 2021年,她选择参军入伍。 很多人不解,一个好不容易走出大山的女孩,为何要去部队吃那份苦? 但丁王英却认为只有进入部队,才能锻造出她想要的筋骨和担当。 然而,军营的生活远比想象中艰难。 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严格的纪律约束、陌生的环境,每一项都是挑战。 负重越野跑到双腿灌铅,战术训练磨破手肘膝盖,刺杀操练震得虎口发麻。 每一次濒临极限时,丁王英眼前总会浮现张校长贴满膏药的后背和那双充满期盼的眼睛。 她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华坪女高所有渴望改变命运的女孩。 这份责任感,让她不得不咬紧牙关,将汗水与泪水都咽进肚里。 凭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她不仅在同年兵中脱颖而出,更在选拔中过关斩将,成功考入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完成了从普通士兵到军校学员的蜕变。 在军校这片新战场,丁王英的“拼命”本色丝毫未减。 2024年,在“精武杯”军事基础竞赛中,她一路过关斩将,勇夺3000米跑、单兵战术、刺杀基础三项冠军,打破两项校纪录,成为令人瞩目的“三冠王”,荣膺“全能勇士”。 铅球、跳远、手榴弹投掷、接力跑等,在校运会的赛场上,她的名字一次次出现在冠军榜上,所在学员队也斩获团体总分第一。 这些闪亮的军功章背后,是她无数个清晨与星夜的苦练,是华坪女高赋予她的那股“死磕到底”的精神在延续。 2025年初,带着“全能王”的荣誉和入党申请书被批准成为预备党员的消息,丁王英踏上了回乡探亲的路。 她没有先回家,而是穿着崭新的军装,第一时间回到了华坪女高,见到了张校长。 张桂梅老师,看着眼前这个曾经瘦小怯懦的放羊女,如今已成长为英姿飒爽、肩扛星徽的军人,欣慰的笑了笑。 “臭丫头,个子蹿这么高,我都快够不着了!” 当丁王英激动地汇报自己入党的喜讯时,张校长决定从自己的衣襟上,取下那枚伴随她多年的党员徽章,别在了丁王英的胸前。 这个简单的动作,仿佛完成了一场无声的接力。 而那枚带着对老师有着含义的徽章,在丁王英的军装上熠熠生辉。 它不再仅仅是一枚徽章,而是张桂梅用一生践行的初心,交付到了新一代的肩膀上。 如今,丁王英面临毕业分配的选择。 有更舒适、更靠近都市的岗位可以选择,但她决定申请回到西藏,戍守祖国边关。 她要像张校长守护女孩们的梦想一样,去守护祖国的山河。 生为高山,当有高山的巍峨与担当。 主要信源:(中华网·新闻——张桂梅:希望学生走出大山,用知识反哺乡土)(中华网·新闻——张桂梅为丁王英戴上第一枚党徽!)

0 阅读:131

评论列表

风雨同舟

风雨同舟

5
2025-08-15 11:09

张先生[点赞][点赞][点赞]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