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里的场景,搁在1942年的中国可太有分量了。你想啊,那会儿正是抗战打得最胶着的时候,咱们的空军力量本就薄弱,还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下损失不小,急缺能上天打仗的飞行员。所以这种培训课堂,简直就是在“造血”。 讲课的教员,大概率是来自美国的援华人员。毕竟当时中美已经结盟抗日,美国派了不少军事顾问和教官来帮咱们,尤其是在航空领域,他们的技术和经验确实能帮上大忙。黑板上那些空气动力学的图,看着复杂,其实都是飞行员的“保命课”——升力怎么来、气流怎么影响飞机姿态,搞懂了这些,才能在天上灵活躲闪敌机、瞄准射击。 最有意思的是黑板上方那句“KEEP 'EM FLYING!”(让它们一直飞起来)。这里的“它们”,既是指飞机,更是指飞行员的斗志。那会儿咱们的飞机数量比日军少得多,很多时候飞行员是抱着“有去无回”的决心上天的。这句标语与其说是技术要求,不如说是种精神鼓劲:只要还有一架飞机能飞,还有一个飞行员能战,就得跟侵略者干到底。 课堂里的中国学员,估计都是从全国各地挑出来的热血青年。他们可能文化程度不一,但眼神里肯定带着股狠劲——学好本事,早点驾机升空,把日本鬼子的飞机打下来,保护自己的同胞和土地。这种培训不光教技术,更像是在铸造一把把空中利刃,为后来的滇西空战、芷江会战等战役输送了不少关键力量。
这张照片里的场景,搁在1942年的中国可太有分量了。你想啊,那会儿正是抗战打得最
历史小破
2025-08-16 09:17:47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