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继续实施对华威胁。在阿拉斯加会晤后的采访中,特朗普威胁称:“他可能不得不在

沈言论世界 2025-08-16 15:17:32

特朗普继续实施对华威胁。在阿拉斯加会晤后的采访中,特朗普威胁称:“他可能不得不在两周内考虑对中国征收额外关税。”   回顾特朗普今年在关税问题上的反复。4月他突然将中国商品关税从84%猛提至125%,理由是“中国缺乏对全球市场的尊重”,可就在同一周,他又对75个“未报复美国”的国家暂缓征收“对等关税”90天。   4月下旬他曾乐观预测“两三周内将与中国达成新关税协议”,暗示可能从145%降至50%-65%。   如今这些承诺全成了过眼云烟,阿拉斯加归来的特朗普再次挥舞关税大棒,所谓“两周考虑期”更像是给市场制造焦虑的倒计时。     他选择此刻施压中国,背后至少有三重算计。其一,阿拉斯加会晤被美国舆论讽为“普京的胜利”,共和党内部不满其未获俄实质性让步,急需一个强硬话题覆盖负面舆情。   其二,通过升级对华博弈可安抚国内产业派,尤其近期美国零售商多次警告高关税正推高物价、扰乱供应链。   其三,俄乌冲突中中国与俄罗斯的正常能源贸易遭美无理指摘,特朗普早在8月初就威胁“惩罚购买俄油国家”,中国更被点名,此次关税威胁可视为“二级制裁”的延续。     中国面对这类恫吓已形成清晰稳定的应对范式。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第一时间重申“中俄合作符合国际法,美国无权干涉”,延续了4月对美加税的同等反制立场。   这种冷静反应源于两个底气:一方面中国对美出口结构近年持续优化,机电产品、新能源设备等技术密集型品类占比攀升,抗关税冲击能力增强;另一方面,RCEP等区域合作机制深化,降低了单一市场依赖。   即便特朗普真在两周后加税,中国也有足够政策工具缓冲,比如扩大内需市场开放、加速关键技术自主化等。     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从来不是纯粹的经济决策,而是夹杂着地缘博弈的筹码。   例如他一边威胁中国,一边又默许美国企业通过伊朗进口石油,绕开自身制裁填补俄油缺口;对欧洲盟友则施压“想支持乌克兰就自己出钱”,副总统万斯更直言“美国纳税人已不堪重负”。   这种双重标准暴露其所谓“公平贸易”的实质:一切服务于短期政治利益,规则不过是任人揉捏的橡皮泥。   中国始终以稳定性和确定性对冲这类不可预测性。当特朗普在125%关税和“即将达成协议”间反复横跳时,中国坚持扩大自贸伙伴网络、优化外资营商环境,用更高水平开放应对保护主义逆流。   毕竟,全球经济治理不是赌桌,没有国家会永远接受“赢了翻倍、输了掀桌”的霸权逻辑。两周后特朗普或许真会按下关税按钮,但历史证明,单边威胁从不是解药,只是下一剂毒药的引子。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