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团长王亢听说了件怪事,十三陵附近的伪军,竟每天半夜扮成八路军“围攻

熹然说历史 2025-08-16 21:17:08

抗战中,八路军团长王亢听说了件怪事,十三陵附近的伪军,竟每天半夜扮成八路军“围攻”据点,搅得里面的人心惊胆战,夜夜难眠。 1944年十三陵地区,八路军王亢团长收到一个奇怪情报:伪军据点里每天半夜都有人大喊”八路军来了!“可实际上八路军根本没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荒诞的”防困”妙招,竟然给了王亢攻破据点的绝佳机会。 1944年6月,晋察冀八路军十团在十三陵地区连续作战,团长王亢指挥部队一天打了三仗,接连拔掉敌人两个据点。在八路军不断的伏击和夜袭下,伪军整日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王亢这个人本身就不简单。1911年出生在辽宁营口的贫苦农家,从小给地主放牛,后来好不容易上了张学良的东三省航空学校。九一八事变后被迫流亡关内,最终走上抗日道路。1937年跟着白乙化在绥西搞暴动,因为表现勇敢入了党。到1944年时,王亢已经是久经战阵的老团长了。 月底的一天,王亢又盯上了景陵据点,想把它拔掉好让根据地连成一片。这个据点可不好打,防务严密得很:四个炮楼,每个都有哨兵;周围挖着一丈多宽、一人多深的壕沟,沟里还插着梅花桩;外面是一道一人多高的铁丝网;只有一座吊桥进出,白天放下,晚上拉起。 当时的伪军成分很复杂,有投靠日寇的原国军,有被强征的老百姓,还有就地招募的土匪。这些人战斗力参差不齐,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害怕八路军的夜袭。因为怕八路军夜里偷袭,伪军改了作息时间,白天睡大觉,天一黑就缩进据点,熬到天亮才敢出来。这种反常规作息给善于夜战的十团制造了不小麻烦。 更让王亢哭笑不得的是,伪军队长为了防止手下晚上打瞌睡,想出了个”绝招”。每到夜深人静时,就让哨兵轮流大喊,内容都是些吓人的话:“八路军来了!”“已经看到了!”“做好射击准备!”这种自导自演的”围攻”戏码天天上演,不知内情的伪军屡屡上当,被吓得睡不着觉。 就连十团的侦察员也被这套把戏给骗了一次。那天晚上,侦察员带着小分队去摸敌情,刚靠近据点就听见里面鬼哭狼嚎,还以为暴露了,赶紧撤退。第二天找老乡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伪军自己吓自己。 老乡还透露了个重要情报:最近十团夜袭少了,晚上炮楼里的伪军也放松了,竟然聚在一起通宵赌博。直到天明才无精打采地放下吊桥,开始一天的例行公事,然后就进炮楼睡大觉,只留几个人看桥。 王亢一听,立马有了主意:既然伪军夜里麻痹,白天酣睡,那就在上午九点左右发动奇袭。头天晚上,十团悄悄进驻附近的黑山寨待命。天亮后,王亢带着三个连,全都穿上”伪军服装”,大摇大摆走在公路上。 快到据点时,王亢让大部队隐蔽在山坡上,派身穿伪军服装的尖刀排上前,谎称有任务要过据点。一夜没睡的哨兵迷迷糊糊,见到穿着跟自己一样军装的人,没多想就放了行。 尖刀排趁机冲过吊桥,迅速控制哨兵,拿下吊桥。其他战士冲进院子,扑向四座炮楼。王亢看到得手,立即带着后续部队冲下去。结果到了炮楼一看,敌哨兵竟然在埋头大睡。 一连冲向敌队长房间就是两枚手榴弹,“轰轰”两声,敌人被炸醒了,可枪早被收缴了,只能举手投降。这一仗打得干净利索,就用了两枚手榴弹,俘虏40多个敌人,缴获30多支枪和一批物资。 更没想到的是,西面昭陵据点的伪军听到爆炸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伪队长竟然带着40来人跑来查看情况。王亢一看,送到嘴边的肥肉不吃白不吃,立即布置伏击。 昭陵来的敌人刚进包围圈,八路军就四面开火,手榴弹雨点般砸过去。这些伪军哪见过这阵势,吓得面如土色,乖乖举枪投降。王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昭陵据点还有十来个人看家,当即派一个连过去,结果一枪没放就拿下了昭陵据点。 两次战斗,十团仅用了十几枚手榴弹、200多发子弹,就歼俘敌90多人,还拿下了两个重要据点和大量物资。据点里的粮食,王亢就近分给了附近的老乡。老百姓听说十团成功拔除了敌人据点,高兴坏了,纷纷送来慰劳品,还邀请王亢他们吃饭。 这次胜利意义重大,不仅巩固了根据地,更重要的是极大鼓舞了当地军民的抗日斗志。不久后,王亢奉命到军区学习,从此离开了战斗多年的十团。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第51军参谋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60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2年在北京逝世。 王亢巧取十三陵据点的故事,成为抗战史上以智取胜的经典战例。一个伪军”防困”的荒诞把戏,竟然暴露了敌人的作息规律,给了八路军可乘之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伪军的低劣素质和混乱状态,他们在强大的抗日武装面前,只能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伪军自己吓自己的闹剧,最终成了八路军的破敌良机。王亢的智慧和勇敢至今让人佩服,你觉得这种以智取胜的战例给我们什么启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1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