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比71!掐灭韩国三分,中国男篮时隔十年重返亚洲杯四强 2025年8月14日的沙特吉达球场,终场哨响时中国男篮的小伙子们相拥而庆。 79比71战胜韩国队的比分不算悬殊,但这个结果却让中国篮球等待了整整十年,自2015年在家门口捧起亚洲杯冠军后,他们终于再次站上四强的舞台。 只是看向场边记分牌上的技术统计,再对比十年前那支能与世界强队掰手腕的队伍,没人能真正笑得轻松。 十年前的中国男篮,虽然已经过了"黄金一代"的巅峰,却还保持着清晰的战术脉络。 内线有易建联这样能在NBA站稳脚跟的核心,外线有朱芳雨,王仕鹏等一批能在关键时刻投进制胜球的射手,就连角色球员也各有明确分工。 那时对阵韩国队,即便场面胶着,球迷也很少会捏着一把汗,因为知道队里总有能站出来解决问题的人。 如今这场胜利,更像是靠两位内线球员硬生生"扛"下来的。 胡金秋全场拿下23分11个篮板,眼角被对手打伤后缠着纱布继续拼杀,血染球衣的画面成了这场比赛最刺眼的注脚。 刚满20岁的王俊杰第一次参加成年国家队大赛,就交出21分8个篮板的成绩单,他投进的3个三分球,比队里所有后卫加起来还多。 这两位球员加起来的得分,超过了全队总分的一半,这样的"依赖"在十年前的队伍里是很难见到的。 比赛过程比最终比分展现的要惊险得多。中国队一度领先将近20分,却在第三节被裁判的密集哨声打乱节奏,单节19次犯规,让韩国队靠罚球一点点追近分差。 到了第四节,韩国队甚至把分差缩小到6分,这时外线球员们集体陷入沉默,高诗岩只拿到2分,程帅澎同样2分,胡明轩一分未得,赵睿10投3中的命中率实在说不过去。 五个后卫加起来投了15个三分球,只进了1个,这样的表现放在十年前,恐怕连国家队的大门都摸不到。 其实韩国队的实力也同样不如以前。 曾经让中国男篮头疼的"旋风快打",现在只剩下零散的反击,过去精准的外线投射,这场比赛命中率只有12.5%。 他们的主力球员吕俊锡,李政玹都没上场,能把比赛咬到最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队的外线给了机会。 场边有老球迷感慨:"现在的中韩对抗,更像是两支实力下滑的队伍在比谁的问题更少。" 这话虽然听起来比较刻薄,但事实就是如此不尽人意。 看看如今的亚洲篮坛,澳大利亚加入后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伊朗队赢中国台北队都只赢3分,曾经的亚洲霸主们集体滑坡。 十年前中国男篮能在奥运会上闯进八强,现在想在亚洲赛场稳定发挥都成了奢望。 就像这场比赛,赢球的关键居然是对手的三分球投得比我们还烂,这样的胜利实在没法和十年前的辉煌相提并论。 当然,年轻球员的成长还是让人看到些希望。 王俊杰在比赛里展现的冷静远超他的年龄,胡金秋的敬业态度也配得上核心地位。 内线球员们开始尝试投三分,打快攻,这种"空间化"的趋势是符合世界篮球潮流的。 但问题在于,外线球员没能跟上这种变化,当内线吸引防守后,没人能在外线给出回应,战术体系就像缺了一条腿的桌子,怎么看都不稳当。 赛后有人翻出十年前的阵容名单,对比现在的球员数据,忍不住追问,为什么从朱芳雨,王仕鹏那个能投善突的外线盛世,变成了现在"内线当爹外线瘸腿"的模样? 为什么换了几任教练,都执着于带一群投不进三分的后卫? 这些问题不应该在一场胜利之后就被忽视,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面对。 接下来中国队要在半决赛对阵新西兰和黎巴嫩的胜者,不管结果如何,这场赢韩国队的比赛都该被好好复盘。 十年才重返四强,与其急着庆祝,不如多想想,十年前的辉煌靠的是整体实力,现在的进步却要依赖个别球员的爆发,这样的差距,到底该怎么补上? 这或许比晋级四强本身,更值得中国篮球人去琢磨。 信息来源:湖报体育——“血战”韩国!时隔10年,中国男篮重返亚洲杯四强
中国男篮晋级决赛!王俊杰大赞2人:两位大哥太稳了,牛!男篮亚洲杯半决赛,中国男
【1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