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现在已经不是什么芯片,加税,逆差的问题了,现在美国就是一门心思想要强迫中国,参加对俄罗斯的围剿,一旦中国上当,等俄罗斯垮了,美国就可以举全西方之力对付中国了。 美国的如意算盘是先分化中俄,再逐个击破,中俄这几年走得越来越近,尤其是在能源、军事和地缘政治上的合作,成了美国心里的刺。 两国联手,不仅让西方的全球霸权有点动摇,还分散了美国在亚太和欧洲的压力。 俄乌冲突一爆发,美国就抓住了机会,要求中国停止跟俄罗斯的能源贸易,甚至扬言要对中国买俄石油加征高额关税。 还拿所谓“双重用途”商品说事,试图通过经济施压让中国就范,可中国会看不清这背后的意图吗?显然不会。 对中国来说,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咱们有太多大事要办:祖国完全统一还没实现,产业升级和国内经济内循环的构建还在路上,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工程才刚起步,海洋岛礁建设和太空探索也得一步步推进。 这些都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每一件都需要时间来打磨。 如果这些目标都能实现,甭管是美国、欧盟还是俄罗斯,甚至全世界联合起来针对咱们,中国也能稳稳当当应对。 俄乌冲突的出现,客观上给中国争取了宝贵的战略窗口期,西方国家忙着给乌克兰送武器、制裁俄罗斯,注意力被牵扯得七七八八,哪还有余力在亚太对中国施加更大压力? 这段时间中国可以专心搞建设、促改革、推技术,不用被外部环境拖后腿。 如果中国这时候脑子一热,加入对俄制裁,不仅会让中俄之间的信任崩盘,还可能让冲突早早结束,美国迅速掉头把矛头对准中国。 两国在能源、军事上的合作,简直就是互相给对方撑腰,中国靠俄罗斯的能源供应,稳住了国内需求,俄罗斯靠中国的市场,扛住了西方的制裁。 如果俄罗斯倒了,美国能腾出手来,联合盟友在亚太搞更大的动作,中国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保持跟俄罗斯的合作,不仅是经济上的需要,更是战略上的考量。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展现的是一份沉稳的定力。 外交上咱们一直强调尊重各国主权,通过谈判解决冲突,既不卷入乱局,也不让西方抓到把柄。 经济上继续跟俄罗斯做生意,但也严格管控可能被西方挑刺的商品出口,尽量降低风险。 国内的动作一点没停。“新质生产力”这概念提出来,就是要全面发力高端制造、人工智能、5G这些前沿领域,突破技术瓶颈,少依赖西方的供应链。 这种努力不光是为了应对眼下的贸易战和技术封锁,更是为了将来可能面对的更大挑战做准备。 放眼未来,中国的路子很清楚:用时间换空间。只要能抓住现在的窗口期,把统一、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大事办好,中国就能在全球博弈里站稳脚跟。 俄乌冲突拖住了西方,为咱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但也提醒我们,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保持定力、灵活应对才是正道。 通过深化跟俄罗斯的合作、加速国内经济转型,中国正在一点点积蓄力量。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不用期待中美11月的贸易谈判了,世界各国应该清醒了,这就是两个大国的“双簧”!
【19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