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质疑中国男篮最后3.9秒三分战术的合理性,他们认为,如果把球给到篮下,投进即绝杀,投不进也大概率能造成对手犯规,一样可能杀死比赛。
其实这种质疑听着有道理,但真要做起来太难了,最后几秒钟,对手肯定把篮下防得跟铁桶似的,一个个长得又高又壮,咱们球员想把球稳稳传到篮下,那可不是一般的困难。
先不说能不能传过去,光是发球就可能出问题,对手贴身逼防,稍不留神就超过5秒,直接违例,那比赛就彻底没机会了,就算侥幸把球发出来,在那么混乱的场面下,运球、传球稍微有点失误,球权就没了,之前的努力全白费。
中国男篮以前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的例子真不少,不是发球失误就是运球被断,所以想给篮下这招,看着美,实际风险太大。
再说了,当时胡明轩那手感热得发烫,连续得分,正是状态最好的时候。这种关键时刻,把球交给手风顺的球员,让他来一锤定音,这是最聪明的选择。
球员手感来了挡都挡不住,胡明轩之前投得那么顺,谁看了都觉得他能行,虽然最后他连续晃过对手后,时间和体力都快到极限了,球差一点没进,确实让人惋惜,但换个人来,未必能比他做得更好。
我觉得郭指导这个战术真没毛病,他肯定比咱们更懂球员状态,知道谁当时最有把握,最后他第一时间拥抱胡明轩,那绝对是对他的肯定和鼓励。
毕竟这种生死球,敢投就需要莫大的勇气,胡明轩已经拼尽全力了。要是因为没进就否定他和战术,那也太不公平了。
关键球战术这东西,本来就没有百分百成功的,战术设计得再好,还得看球员临场的发挥,对手防守有多狠也很关键,当时那种紧张到窒息的氛围,球员能正常发挥就不错了。
所以别光盯着结果说事,得看看当时的实际情况,输了球大家都难受,但不能瞎指责,球员和教练肯定比谁都想赢,这种时候,多些理解和鼓励,比啥都强。
我愿为你风中立
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