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第七次海试后,西方媒体彻底沉默了,他们始终想不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为什么西方航母服役百年了,却还不如一个仅仅拥有航母十几年经验的国家,当初连福特号航母都要10次海试才能测试舰载机电磁弹射,凭什么福建舰第七次就敢在渤海湾进行实战演练? 福建舰最近一次海试结束后,西方媒体突然安静了。曾经对中国航母冷嘲热讽的声音,不见了。 有网友开玩笑说:“是不是键盘坏了?”但其实,沉默的背后是他们真的有点说不出话来——搞了百年的航母,居然还没福建舰跑得快,这事不太好解释。 从福建舰2024年5月第一次海试开始,到2025年初的第七次海试,中国这艘新一代航母几乎是“踩着油门”在跑。 尤其是这次,福建舰不止把舰载机弹出去了,还完成了和901型补给舰的海上横向补给。 换句话说,它不光能打,还能跑远,不再是“岸边练兵”。而这些,福特号用了五年才做到。 美国人一开始没太当回事。英国《海军瞭望台》还嘲笑福建舰是“没有飞机的航母”,印度《欧亚时报》也质疑“电磁弹射只是摆设”。 但等到歼-15T战机在渤海湾被电磁弹射上天,补给舰也出现在画面中,网络上就有网友发现,《海军瞭望台》把那条嘲笑帖删了。 为什么中国能这么快?有几个方面说得通。首先是测试节奏。福建舰从第一天起就不是“全家桶”上阵,而是一步步来。 先测动力系统、再测电力、然后上舰载机、最后搞对海补给。每次海试只解决一类问题,逐层叠加,这样一来,问题少、进度快。 再看福特号,它是“全新技术大套餐”,核动力、电磁弹射、先进升降机、自动弹药运输系统通通一股脑上去。 问题也就来了:这边弹射器罢工,那边升降机不听话。2017年下水,到2022年才算勉强投入使用,美国政府问责局都看不下去,报告里直说“技术集成过度”。 地理条件也帮了中国一个大忙。渤海湾是个天然的“测试泳池”,风浪不大、航线可控,舰队来回跑一趟不会像太平洋那样折腾人。 而且中国这几年一直在练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一来就能用现成经验,不用再走弯路。 中船重工的白皮书就说了,福建舰直接跳过蒸汽弹射,奔着电磁弹射去,是“后发先至”的典型。 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航母造出来就想着能打仗,不是为了“秀肌肉”。比如山东舰这会儿就在印度洋护航执行任务,辽宁舰则在黄尾屿附近陪福建舰练兵。 福建舰这次还跟补给舰练了协同,目的是明确的:不止能起降飞机,还要能持续作战,离了基地也能撑得住。 对比一下,西方航母的问题就明显了。英国的伊丽莎白号虽然外形漂亮,但舰载机全靠美国F-35B支撑,还时不时坏点啥。 去年甚至因为技术故障退出北约军演。美国的福特号虽然是“技术集大成者”,但后续的“肯尼迪号”已经宣布推迟到2026年服役,说明问题还没解决完。 西方国家之所以“百年航母经验”没换来压倒性优势,说到底是两个问题:一是体系老化,不愿换路子;二是工业能力下滑,造得慢、修得更慢。 反观中国,技术没贪多,每一步都稳扎稳打。福建舰舾装阶段耗了两年时间,就是为了把每一个子系统调到最好,不靠“上舰后调试”,而是“调好再上舰”。 在2025年5月的央视报道中,还有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福建舰在海试中启用了完整的数据链系统,舰载机起飞、降落、补给协同全程可控。 这说明它不仅能打,还能联动。这在西方看来,是“具备实战能力”的标志。而他们自己,正在为如何让航母“从能动变能战”而发愁。 美国《海军时报》在今年6月的报道里承认,福特号航母虽然技术先进,但作战节奏被系统问题拖累,后续几艘航母也在“边造边改”。 而法国和印度还在为是否使用电磁弹射争论不休,连样机都没搞出来。所以这次福建舰第七次海试之后,西方媒体集体沉默,不是因为没话说,而是没得说。 他们曾经以为,中国需要很多年才能搞定一艘真正能打的航母,但眼下现实打了他们的脸。 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中国只用了十几年,就跨过了西方几十年的技术门槛。 不是靠抄,而是靠一边练、一边干、一边改。像福特号那样五年调一个弹射器的事,在福建舰这里没发生。 而且福建舰不是终点,而是起点。2025年下半年,它就可能正式加入海军序列。 到时候中国将拥有三艘航母可同步部署,东西两大洋都能见到中国航母编队的身影。这种节奏,才是真正让西方坐不住的地方。
福建舰第七次海试后,西方媒体彻底沉默了,他们始终想不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为什么西
世界今若在
2025-08-19 17:26:55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