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陆小曼去世后,好友揭露了她一个隐秘:她的前夫过分热衷房事,又体力过人,可以整夜贪欢。陆小曼不堪其扰,才执意离婚,为此还苦了后来的丈夫徐志摩 陆小曼1903年出生在上海,长在官宦家庭,从小接受中西教育。她九岁进北京女子中学,十五岁转去法国人办的圣心学堂,学英文、法文,还练就一手好书画。年轻时在北京、上海社交圈里出风头,爱参加舞会和聚会,常以旗袍亮相,吸引不少目光。她个性活泼,追求自由,不甘于传统束缚。 王庚1895年生于江苏武进,早年进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在普林斯顿大学读社会学,又去西点军校学军事。回国后投身北洋政府,当军官,工作忙碌,常参与军务会议。他的性格严肃,注重事业,生活规律,但忽略家庭琐事。 徐志摩1897年生于浙江海宁,三岁开始在家塾认字,1907年进硖石开智学堂,1910年去杭州府中学,和郁达夫同班。1915年毕业后进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转上海浸信会学院,又去天津北洋大学预科,次年回北大。1918年留学美国,入克拉克大学社会系,后转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1920年毕业去英国剑桥国王学院进修。他爱写诗,推动新诗运动,参与新月社,作品多带浪漫色彩。 这些人物各有背景,陆小曼的才华,王庚的军旅,徐志摩的文艺,都在民国乱世中交织。王庚和徐志摩本是朋友,却因陆小曼卷入情感纠葛。陆小曼的早年教育让她独立,王庚的留学经历让他务实,徐志摩的海外求学则养成自由个性。 陆小曼十九岁时,父母安排她嫁给二十五岁的王庚。婚礼在北京办得热闹,中外宾客齐聚,看起来门当户对。王庚军职在身,事务缠身,常外出,留陆小曼独守空房。她年轻爱热闹,这种分居让她觉得日子单调。 婚姻问题出在夫妻亲密上。王庚对房事特别热衷,体力强,能持续整夜,不顾陆小曼感受。她娇弱,初婚难适应,却屡次面对这种持久需求。时间长了,她身体疲惫,睡眠不足,影响日常。王庚每次回家都优先这类事,导致她对婚姻失望。 1924年,王庚调去哈尔滨,两人正式分居。陆小曼回北京,在社交中认识徐志摩。王庚忙碌,还托徐志摩照顾妻子,两人接触增多,渐生情愫。陆小曼怀上王庚孩子,为离婚选择堕胎。那时医疗落后,她手术后身体大伤,失去生育能力,留下长期后遗症。 陆小曼坚持离婚,王庚虽不情愿,但1925年同意。好友后来透露,王庚的过分热衷是关键原因,陆小曼不堪忍受,才铁心结束婚姻。这事不只毁了她健康,还影响后续生活。 王庚的这种行为,直接导致陆小曼身心疲惫。她手术后虚弱,健康问题缠身。王庚作为军人,体力本就过人,却没考虑妻子承受力。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埋下隐患,分居后她才有机会喘息。 离婚后,陆小曼很快和徐志摩结合。1926年8月14日,他们在北京北海公园董事会厅订婚,10月3日结婚。梁启超证婚,在致辞中批评两人对婚姻草率。婚后他们移居上海,陆小曼保持活跃社交,家中陈设奢华,每月花销数百银元。徐志摩为养家,四处写稿、教书,压力大。 陆小曼因过去损伤,健康差,常抽鸦片缓解,两人争执增多。徐志摩常从南京赶回上海,试图沟通。1931年11月19日,他乘飞机从南京北上,途中在大雾中坠毁于济南,年仅三十四岁。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独居上海,与翁瑞午长期同居,他每月给三百银元支持。她继续绘画,靠回忆度日。翁瑞午1961年去世,她独自到1965年4月3日病逝,葬于苏州东山华侨公墓。 王庚离婚后,继续军界生涯,1928年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后去美国,未再婚,1942年客死异乡。陆小曼的婚姻悲剧,从王庚那段开始,影响一生。 徐志摩的死,让陆小曼打击巨大。她后半生低调,健康每况愈下。王庚虽事业有成,但个人生活空白。这三人的人生,交织出民国情感的复杂。
1965年,陆小曼去世后,好友揭露了她一个隐秘:她的前夫过分热衷房事,又体力过人
墟史往事
2025-08-21 09:48:4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