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账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东极岛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管虎之前攒下的所有“小聪明”,一次性总爆发了。真不是观众突然就清醒了,而是那股别扭劲儿,已经忍了很久了。 过去几年,管虎的电影像《八佰》和《金刚川》上映的时候,不少人都带着期望走进电影院。刚开始,大家觉得可能只是对内容的处理有些瑕疵,没往心里去。 可过了一段时间,再看第二部,发现那些小问题非但没少,反倒更明显了。虽然私下有人讨论,在票价和影响力面前,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再给一次机会,觉得导演会进步。 可一而再再而三的问题,把观众的耐心消耗光了。东极岛让人直观感受到,导演还是老套路没改,故事里总藏着自己的一些想法,把原本应该完整流畅的电影切割得零零散散。 看到这儿,观众再也不会轻易忽略心里的不舒服,不管之前有过多少宽容,这回都成了失望和质疑。 市场并不是只认名气或者营销。大家嘴里说“开新片去支持”,但心里都明白,电影值不值得看,还得用口碑和票房说话。 八佰还能撑场面,金刚川已经开始下滑,等到东极岛的时候,票房和网上的反馈一眼就能看出来,观众选择用行动表达态度。 有人总结说,观众不是无条件信任某个人,三次有问题之后,信就没了,再好的宣传也拉不回来。 其实真正让观众介意的不是故事里的小插曲,而是导演明明有机会看到反馈,却没改正,甚至继续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 大家心里明白电影可以拍得不完美,创作者也能犯错,但三番五次地重蹈覆辙,就是不把观众的声音当回事。 以前观众愿意等待,也能包容细节问题,但重复伤害后的信任就像玻璃一样,碎一次就很难合得上。 电影市场的生态一直在变化,观众喜欢看的是诚意。大家都明白电影不光是给人看热闹,背后更讲究的是创作者能不能真正和大家沟通。 如果一部好电影只能靠操作生拉硬拽来吸引关注,久而久之就会变成鸡肋,没有人乐意再花时间和钱陪着犯同样的错。 现在的观众比过去更懂行,也更看重直给的交流,谁耍小聪明,谁就要面对市场的惩罚。 说到底,创作者不能总想着用小聪明凑合事,真诚和用心,才是走远路的根本。眼看这账单一笔笔摆上台面,不是不报,而是每一个重要时刻,总会有清算的时候。
管虎要跑了?不是因为《东极岛》血扑,也不是说他没有创作能力了,而是口碑崩了!
【105评论】【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