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快时尚巨头喊“回迁”,最终搬回来的会是总部还是噱头? 8月21日,路透社报

本康世界 2025-08-22 17:22:12

某快时尚巨头喊“回迁”,最终搬回来的会是总部还是噱头? 8月21日,路透社报道称,欧刚在贸易问题上达成了一个临时协议:美国愿意降低对欧盟汽车和零部件的高关税,但前提是欧盟得先把相关法律措施落地。简单讲,这是一场“你先动,我再松”的博弈。对跨国公司来说,这类政策不确定性越来越常见,企业到底把总部放哪,其实并不是情怀,而是要看哪边的规则和资本市场更划算。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总能听到企业喊“回迁”的口号。很多时候,说“回去”,未必真想把利润、税收、岗位都搬回去,更可能是提前放个信号,好在资本市场上加点分,或者在上市审批里博个好印象。说得好听是战略,实际上更像是资本运作的热身动作。 再往大环境看,全球最低税政策正在推进,各国都在收紧口子。过去那种“把利润放在低税地、把工厂留在别处”的玩法,解释空间会越来越小。因为能当“避风港”的地方越来越少,代价也越来越高。如果企业只是换个注册地址,却没把实际的工厂、人员和业务一起带过去,以后市场和监管就会追着问:钱在哪交税?岗位在哪落地?谁来承担公共成本? 拿SHEIN来说,这个矛盾就很明显。它这些年的利润大部分都算在新加坡总部,新加坡还给它特别优惠——只需要交大概5%的超低税,而且一直能用到2026年4月。但与此同时,它的工厂和供应链却扎在中国。表面上看是全球化,实际更像是报表工程。 所以我觉得,比起听它说“要不要回迁”,更该看的是它到底把什么带回来。利润是不是在母国交税?岗位和社保是不是落到本地?总部究竟是一个“讲故事的壳”,还是一个真在承担责任的心脏?光靠口号便宜又好用,但能不能撑住未来,得拿真实的税单和现金流来回答。别又只是一个资本运作的幌子。

0 阅读:2

猜你喜欢

本康世界

本康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