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为啥让中国做担保
俗语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很多时候,这话听起来像是讽刺世界太现实,认钱不认人。但换一个角度看,这话其实也揭示了财富的力量。在国际博弈中,财富的力量同样巨大。以俄乌战争为例,中国自始至终都站在第三方立场。但战争和谈的进程,却避不开中国的影响。普京在和特朗普谈判时提出,中国可能成为乌克兰停战后的安全担保国。
安全担保国,是一歌非常复杂的概念,里面还有诸多暗流和陷阱。
什么是安全担保国?有点类似于国际层面的债务担保人,就是被担保一方遭遇威胁时,担保国必须在政治、经济、军事层面提供援助。
乌克兰为啥要担保国?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当年为了忽悠乌克兰弃核,常任理事国分别担保乌克兰不会遭遇核武攻击。但是政治智慧极低的乌克兰政客,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原本可以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摇摆,结果变成了战队西方与俄罗斯死磕。
其二,乌克兰现在已经变成了西方、俄罗斯与乌克兰的黑洞。现在要停止,就需要从纸面上保障乌克兰的安全。现在能给乌克兰担保的国际势力并不多,满打满算也就美国、欧盟和中国三方。
美国和欧盟都站在乌克兰那一方。
中国是中立方。普京为什么要拉中国这个中立国,去担保乌克兰的安全呢?
第一个原因,欧美都是西方国家。
如果乌克兰的担保国全部是西方国家,那样就成了全都是北约国家。
特朗普和普京谈判时,曾经提出两种模式。
一种模式,英法等西方国家组建联合部队,到东乌维和,担保乌克兰和平。普京当然不同意这种模式。因为英法等国都是北约成员国,俄罗斯的借口就是不允许乌克兰倒向西方。如果西方军队跑到东乌维和,那不是打俄罗斯的脸嘛。普京当然不同意。
另一种模式,担保国和乌克兰签署一种类似于北约第五条的担保协议。即乌克兰再受到攻击,担保国都有责任帮助乌克兰。这种模式也让普京很难接受。因为现在肯提供担保的国家都是西方国家,也都是北约成员。如果这么搞,相当于北约以另类的方式,把乌克兰吸纳进去。普京当然也不同意。
但是和谈又要进行下去,普京就提议,让中立国的中国也参与担保。这种情况下,乌克兰也不是很乐意,认为中立的中国没有帮助乌克兰抵抗俄罗斯,不应该扮演安全担保的角色。
其实中国也不想掺和担保那档子事儿。
外交部对此的回应:中国会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
对此外媒的解读是,中国“无意成为俄乌停战的担保国家”。
中国为什么对担保国回应不积极呢?
首先,担保国并不是个好差事,而是一个泥潭。就如给别人借钱担保一样,如果借钱的人不能如期还钱,那担保人就要承担连带责任。一旦中国成了乌克兰的担保国,那么下次乌克兰与俄罗斯再打起来,中国该如何自处?如果帮乌克兰,就要得罪俄罗斯。如果不帮,那就得罪乌克兰。如果不做担保国,可以同时与俄乌展开正常的贸易交往。
其次,乌克兰战争的本质和中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苏联解体后,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的地缘空间。
俄罗斯不爽,和北约扳手腕。
双方博弈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乌克兰站队西方,又激怒了俄罗斯。
这本质上是俄罗斯、西方与乌克兰之间的矛盾。他们惹出来的事儿,自然需要他们自己承担责任。中国没必要掺和这趟浑水,别人吃饭,轮不到中国买单。
普京建议中国成为担保国,除了不想担保国都是西方国家之外,可能还有一个用意,就是让中国介入到俄乌战争的棋局中。以中国的综合实力,可以替俄罗斯分担压力。
从俄罗斯的视角看,当今地球村能为俄罗斯分担西方压力的国家,只有中国一家。当然俄罗斯有几个关系很近的国家,比如朝鲜、白俄等(之前还有叙利亚,现在也被颠覆了),但他们的体量太小了,能给俄罗斯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只有中国,是全球性棋手。如果中国入局,定会让西方有所顾忌。
但中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对中国来说,俄罗斯是能源大国,两国在经济层面天然互补。同时俄罗斯也是中国的阶段性友好国家,中俄走近,可以抵抗美国的霸权压力。乌克兰也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国家。所以对中国来说,还是不要涉足其中最为有利。
还有就是,中国仍然是不结盟国家,名义上也不好与俄罗斯走得太近。中国之所以不结盟,一方面是中国还在想着搞经济建设,需要广交朋友。因为做生意,说到底需要和气生财;打打杀杀,很多时候都不合生意之道。另一方面,中国当年吃过结盟的苦。比方说当初中苏算是盟友,但苏联却想把大国沙文主义那一套加在中国身上,最后中苏关系也破裂了。再比方说当年中国帮越南抵抗美国,堪称最坚定的盟友,结果越南是怎么回报中国的?
其实从宏观角度看,中国有14亿人,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盟友。中国把自己的国家发展好了,让更多的老百姓幸福感增强,就是获得了强大的盟友。打铁还需要自身硬,中国的海陆空天军继续增强,也是获得了强大的盟友。
还有一点就是,但凡任何战争,中国不介入,就是局部战争,不会演变成世界大战。俄乌战争也是一样,中国不担保,就不会介入,从而让战争不会真正意义上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