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乃馨又起飞了
泰国直播间里,郑乃馨对着镜头捂嘴笑的样子,被截图传遍了中国社交平台。
她刚说完 “在云南两天见的排泄物,比在泰国几年都多”,旁边的主持人还没接话,弹幕已经在国内炸了锅 —— 这个四年前在《创造营》哭着说 “我爸妈是中国人” 的女星,怎么突然变了副模样?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她那番话的语境。主持人问 “中国厕所是不是真的脏”,她没直接答,反而抛了句 “你去哈尔滨没看到吗”,随后是一阵刺耳的笑,补了句 “中国人好像不爱冲厕所”。
即便提到上海等大城市稍好,话里话外的嫌弃也藏不住。
有网友翻出她四年前的视频对比:当时她中文说得磕磕绊绊,却总在镜头前展示写满拼音的笔记本,说 “我要努力学中文,因为我是华裔”。
粉丝为她投票到凌晨,把她从替补送到出道位,喊她 “中泰小公主”。
可现在,她连 “谢谢” 之外的中文都快说不利索了,还扯上了地域偏见。
这里得说个数据:住建部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经达到 86.8%,云南的旅游景区厕所更是标配智能感应器,连偏远村寨的公厕都有专人保洁。
去年去云南旅游的游客超过 9 亿人次,要是真像她说的那样,恐怕早就没人愿意去了。
其实公共卫生这事儿,本就是全球性难题。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还有 45 亿人用不上安全的厕所,欧美国家的音乐节、大型集会后,厕所脏乱也是常态。
可郑乃馨偏偏盯着中国说,还拿 “哈尔滨”“云南” 举例,难免让人觉得是故意挑刺。
有网友说:“哪怕你客观说句‘有些地方需要改进’,大家都能接受,可带着偏见的吐槽,就别怪别人不买账。”
其实跨文化交流里,坦诚比套路更重要。这些年很多外国艺人来中国发展,有人真心学中文、品文化,哪怕偶尔说错话,大家也愿意体谅;可要是把 “喜欢中国” 当生意,赚够钱就翻脸,那观众自然不买账。
就像这次事件里,不少网友说 “不是不能提意见,是反感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派”。
从目前的情况看,郑乃馨的这番言论已经影响到她的路人缘。过去支持她的粉丝后援会解散了,相关话题下全是 “粉转黑” 的声音。
这也给所有在跨文化领域发展的人提了个醒:尊重是相互的,想要获得市场认可,首先得拿出真诚的态度,而不是搞 “看人下菜碟” 的套路。
公共卫生也好,文化差异也罢,良性的讨论能促进进步,但带着偏见的抹黑只会引发反感。希望这次争议能让更多人明白,在文化交流中,理解和尊重永远比偏见和傲慢更重要。
你怎么看待这种跨文化交流中的言论争议?欢迎在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