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以为公开展览《马关条约》原件,可以恶心到我们,没想到却正中我们下怀!一

古凌国际 2025-08-27 14:57:01

近期,日本以为公开展览《马关条约》原件,可以恶心到我们,没想到却正中我们下怀!一些公知鼓吹忘却历史,给爱国主义者贴上“仇恨教育”的标签,日本这一行为,正好给年轻人上一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 2025年5月底,日本山口县下关市政府联手国立公文书馆,在春帆楼办“近代外交遗产回顾展”,把《马关条约》原件放玻璃柜里展出。 这地方就是当年签条约的地点,建筑老旧,内部灯柔和,展柜边有历史照片和地图,工作人员戴手套翻页秀条款。 参观者排队看,有人盯正文,有人拍照片,日方解说用日语讲背景,说这是历史价值。 展览现场并列现代地图,标台湾和钓鱼岛,暗示归属。条约条款列出,割台湾、辽东半岛,赔两亿两白银。日方称文化活动,实际借此在领土争端上找依据。 外交部发言人回应,历史事实不容改,条约是侵略证,主权不容侵。 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李鸿章在谈判桌上被迫接受苛刻条件。那份条约不只是国家的伤疤,更是几代人心头挥之不去的痛。 这段屈辱的历史,也催生了此后几十年的激烈探索。 “强国图存”的呼声遍布书院与报馆。康有为、梁启超奔走呼号,发动戊戌变法;张謇在南通创办纺织厂,试图以实业救国;而更多年轻人,则远赴日本留学,学习军事、法律与工程。 他们中有人后来走上辛亥革命的战场,有人投身军工建设,甚至在抗战时期建立兵工厂。 2025年,日本一些政治势力竟然把那份条约重新摆上展台,试图以此彰显“历史依据”。 结果却意外点燃了另一种火焰。在社交媒体上,无数年轻人开始自发查阅《马关条约》原文,有人将赔款折算成今天的货币,惊叹于那是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七倍; 有人对照现代国际法条款,一一驳斥日本的所谓“合法性”;甚至还有法律系学生写下长文,分析甲午后列强如何用条约蚕食中国主权。 这种场景,仿佛又回到了百余年前书生们翻阅《时务报》的夜晚,但不同的是,如今的年轻人背后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国家。 中国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清王朝,而是拥有航母编队、北斗卫星、高速铁路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因此,日本想通过展示旧条约来制造心理压力,却无意间让历史教育走进了年轻人心里。有人在网络留言:“谢谢提醒,证据还在,这笔账我们记着。” 这份凝聚力,恰恰是当年的李鸿章、张謇等人苦苦追寻而未能看到的景象。 而今,当对手挥舞历史文书时,中国的回应不再是沉默与妥协,而是东风导弹的数据、国产大飞机的航迹,以及数以亿计年轻人心底不灭的记忆。

0 阅读:0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