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潘木匠看到15岁女儿被日军杀害,他痛哭流涕找到192师长胡达说:“胡师长,我有一条计谋,可以全歼城内的日军。”胡达听了计谋后觉得可行,马上部署兵力隐蔽伏击,一举全歼了700多名日军。 木匠潘守仁抱着女儿小满僵冷的尸身,指甲抠进掌心的血混着墙皮碎渣往下掉。 三天前,日军踹开地窖门时,十五岁的女儿为保清白跳了井,鬼子竟朝井里补了两枪。 这个平日佝偻着背刨木头的汉子,第一次攥着凿子想拼命,却被邻居死死拽住:“硬闯是送死!要报仇,得用脑子!” 潘守仁没读过兵书,却懂“藏”的道理。他吞下血泪回到日军营地,低头修枪械、擦皮靴,甚至赔笑教伙夫蒸米饭。 暗地里,他把日军布防刻在木片上,裹进干粮塞给放牛娃送出城。国军192师师长胡达起初不信:“一个木匠能搞到这么细的情报?” 直到潘守仁夜闯军营摊开手绘地图——石灰山那条“葫芦沟”,入口窄如瓶颈,两侧悬崖刀削般陡峭。 “鬼子缺向导,我领他们进山!”他盯着胡达,眼里烧着火,“进了山口,你们连我一起打!” 胡达攥紧地图的手发颤。这个满脸木屑的汉子,竟把生死账算得明明白白。 三天后,日军联队长佐藤正愁找不到小路偷袭,潘守仁“恰好”凑上来:“太君,石灰山藏着美军仓库!罐头堆成山!”为取信,他咬破手指在日之丸旗上按血印。 贪婪的佐藤上钩了,七百日军跟着潘木匠钻进山谷。羊皮袄下,他胸口揣着女儿半截红头绳,勒得皮肉生疼。 雪粒抽打着悬崖。日军战马在窄道上打滑,佐藤骂骂咧咧踹他后背:“八嘎!还有多远?”潘守仁点头哈腰:“拐弯就到!”当日头爬到头顶,最后一匹战马踏进峡谷,他突然甩开缰绳,扯出红头绳系上枯树杈,嘶吼炸裂山谷:“开枪!别管我!” 霎时天崩地裂!山顶巨石轰隆砸下封死退路,子弹像泼雨般灌进山谷。日军挤在窄道里成了活靶子,人仰马翻血染雪地。 佐藤的军刀劈向潘守仁肩胛时,这老木匠竟咧嘴笑了,他死死抱住佐藤滚下悬崖,任三把刺刀捅穿后背也不撒手。三小时血战后,七百三十具日军尸体横陈山沟,国军仅伤亡三十七人。 胡达带人找到潘守仁时,他指骨掰断嵌在佐藤脖颈里,掌心还攥着半截染血的木梳——那是女儿阿燕唯一的遗物。 百姓收敛尸首时,发现他胸口藏着一张纸,歪扭字迹写满鬼子罪行:“……阿燕,爹没给你丢人。” 胡达含泪将他葬在石灰山顶,墓碑刻下“热血洒春江,忠魂并千秋”,陪葬的是工具箱里未完工的樟木嫁妆箱,箱盖雕着半朵莲花。 更绝的是,数月后《东南日报》登出此事,富阳人争相传阅:“原来怂木匠是条真龙!” 潘木匠哪懂什么兵法?不过是个被逼上绝路的父亲。他女儿若活着,今年该是百岁老人。可正是最朴素的恨与爱,戳穿了“平民无力抗敌”的谎言。 当官军固守城池时,是老百姓用命画出了鬼子的黄泉路! 如今石灰山早听不见枪声,但富阳老人仍念叨:那年峡谷的石头被血泡透了,可山风一吹,飘的都是木屑香——咱中国人的骨头渣子,比鬼子炮弹硬得多! 信息来源 《东南日报》1939年报道《潘木匠引歼倭寇》 《义士潘福贵事迹》
1937年,吕正操麾下一个营被日军包围,他正要率部营救,谁知军长却发来电报:“这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