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女记者斯特朗在采访毛主席时,将自己的私人物品全倒在了桌上,一旁的翻译觉得奇怪,便问为何?斯特朗说:难道见毛主席不需要做这些?我去南京采访蒋介石,可是经过很多次审查才被放行的……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出生于1885年11月24日,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一个牧师家庭长大。她的父亲是社会福音牧师和和平主义者,这让她从小接触到社会改革思想。从1887年到1891年,她住在俄亥俄州芒特弗农,后来移居辛辛那提。她学习能力强,早早掌握多门语言,1903年进入布林莫尔学院,1905年从奥伯林学院毕业,1908年在芝加哥大学拿到哲学博士学位,论文焦点是祈祷的社会心理学方面。毕业后,她投身儿童福利工作,为美国教育部服务,还加入全国儿童劳工委员会,组织展览推动儿童权益保护。 1914年在西雅图,她举办的儿童福利展览每天吸引数千人,高峰时达四万人。这让她在社会改革圈子里小有名气。她还喜欢户外活动,组织喀斯喀特山脉夏令营,攀登雷尼尔山,推动高山俱乐部成立。1916年,她在妇女和劳工团体支持下,当选西雅图学校董事会成员,是唯一的女性。她推动为弱势儿童提供服务,但与其他成员在琐事上产生分歧。那年埃弗雷特大屠杀发生,她作为纽约晚邮报的特约记者报道事件,支持工人权益。一战期间,她反对学校军事训练,遭到批评,还写信给司法部表达不满。 1918年,反战审判中她支持被告,最终因召回运动被免职。之后,她转向社会主义实践,1921年为美国友人服务委员会去波兰和俄罗斯,提供饥荒救济,后来成为莫斯科通讯员。她写书介绍苏联革命,如历史上第一次和革命的孩子。1920年代后期,她游历中国和亚洲,遇见宋庆龄和周恩来,出版中国百万和萨马尔罕红星。1925年和1927年访华,见证国民党与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变化。1930年,她回莫斯科创办英语报纸莫斯科新闻,当总编辑一年,然后转为特约作家。 1931年结婚,丈夫是社会主义记者乔尔·舒宾,到1942年他去世。她写书赞扬苏联,如苏联征服小麦和中国百万的更新版,还有我改变世界和这个苏联世界。1936年回美国,对苏联大清洗有不安,为多家期刊撰文。1937年访西班牙,出版西班牙武装。1938年访中国山西第八路军总部,遇见多位共产党将领,出版人类五分之一。1940年出我的故土,在中国多次见周恩来。1941年曝光蒋介石分裂抗日统一战线的行为。这些经历让她成为一名专注国际革命的记者,积累了丰富报道经验,为后来延安之行打下基础。 1946年夏,斯特朗从上海出发抵达延安,当时国共冲突升级。她携带简单行李,由陆定一陪同。抵达后,她主动将物品倒在桌上,包括书籍、手帕、硬币和墨水。陆定一询问原因,她解释这是因为南京采访蒋介石时经历了多次审查。南京过程涉及层层搜查,警卫检验行李,程序冗长。延安则无此类要求,民众自由出入。 之后,她进入窑洞见毛主席,他刚从田间返回,身上有泥土痕迹。采访中,她提问美国对华政策。墙外有声音,她提醒异常,毛主席解释是孩子好奇。她记录毛主席外出无护卫,受欢迎。谈话深入,她问内战持久性,毛主席称已战斗二十年,可再坚持二十年。她追问原子弹威胁,毛主席比喻反动派为纸老虎。她笔记中写道东方力量强大。采访持续数小时,氛围开放,与南京不同。这次事件突出两种体制对比,斯特朗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延安的简朴和信任。 陆定一的解释让她了解延安的平等原则。窑洞会面让她看到领导人的日常状态。孩子插曲强调了民众亲近感。纸老虎比喻成为采访亮点,流传广泛。她的记录不夸张,只是事实陈述。这次采访让她加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推动她后期作品。她的笔记成为宝贵资料,影响西方对中国理解。 采访后,斯特朗因纸老虎比喻在华知名。她整理记录,出版报道,向西方传播革命信息。1947年春,国民党进攻延安,她被建议撤离,乘机离开,目睹战火痕迹。1947年,她长时采访毛主席,讨论战略。随后疏散到张家口,观察解放区。1949年新中国成立,她重返,目睹庆典。
1946年,女记者斯特朗在采访毛主席时,将自己的私人物品全倒在了桌上,一旁的翻译
古往奇趣角
2025-08-29 13:07:40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