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5岁男孩花了450元纹了手臂,男孩父母发现后,花了8500元激光清洗,他们越想越气,认为孩子受到纹身店忽悠,向纹身店索赔损失,遭到拒绝后,一纸诉状将纹身店告上法院,法院这样判!
这名时年15岁的未成年人在未告知监护人的情况下,独自前往一家纹身店,店内工作人员未依法核实其年龄和身份,便为其在右前臂提供了大面积纹身服务。
整个纹身过程耗时数小时,图案覆盖了大半个前臂,该未成年人当场支付了450元费用,对纹身效果表示满意。
事情很快败露,监护人在几天后发现了孩子手臂上的纹身,随即带其前往医疗机构咨询清洗事宜,医生告知由于纹身面积较大、颜色较深,需要进行多次激光治疗才能完全清除。
清洗过程比想象中更加复杂,医生建议至少需要8—10次激光治疗,每次间隔6—8周,整个过程可能持续一年多时间,每次治疗费用在800—1000元之间,累计费用预估在8500元左右。
面对高昂的清洗费用,监护人多次与文身店协商,要求店方承担相应责任。然而纹身店方面认为服务已经完成,且顾客当时表示满意,拒绝承担任何额外费用。
协商陷入僵局后,监护人将文身店诉至昆山市人民法院,要求退还纹身费用450元,并赔偿清洗费用8500元。案件正式进入司法程序。
庭审过程中,纹身店辩称其提供的服务质量没有问题,且顾客当时主动要求纹身并支付了费用。店方认为,如果顾客后悔,应该自行承担后果,与店方无关。
然而法院经审理后认定,该当事人纹身时虽已满15周岁,但仍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其年龄、智力水平和社会经验,难以充分理解纹身行为的长期影响和潜在后果。
法院进一步分析指出,纹身属于对身体的侵入性改造,不仅清洗困难、成本高昂,还可能对未来升学、就业、参军等产生负面影响。这种长远后果超出了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范围。
根据《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相关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纹身服务提供者应当对难以判明是否为未成年人的顾客要求出示身份证件。
法院认定,案涉纹身店作为专业经营者,理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在未核实当事人年龄的情况下就提供纹身服务,存在明显过错,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综合考量双方过错程度,法院酌情判定文身店对损害后果承担70%的赔偿责任,原告方自行承担30%的责任。这一比例分配体现了主次责任的区别。
最终判决结果显示,身纹店需要返还文身费450元,并赔偿清洗费用5950元,总计赔偿金额为6400元。判决作出后双方均未提起上诉,该判决已经生效。
随着纹身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流行,类似案件可能会越来越多,及时完善相关法规和行业规范,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这起案件最终以纹身店承担七成责任告终,这一判决结果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原则,同时也平衡了各方的责任分担。
网友评论:
“纹身店这波不冤!明摆着是孩子还敢给纹,罚得好!”
“家长也有责任吧,平时得多管管孩子,不能全怪商家。”
“洗纹身真的太受罪了,又疼又贵,未成年人真不能冲动!”
“支持法院判决!就该重罚这些不守规矩的商家。”
“现在孩子接触的信息太复杂了,家长防不胜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