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郭嘉远征乌桓后随即身亡,曹操:他饮酒好色,不加节制 建安十二年的秋天,塞外的风裹着砂砾打在曹军的营帐上,像无数把小刀在割。当士兵们抬着郭嘉的遗体走进中军大帐时,曹操手里的酒爵“哐当”一声砸在案几上,酒液溅湿了摊开的军报,上面刚写好“乌桓已破,辽东可定”。这位一向以喜怒不形于色著称的霸主,盯着那具被粗布盖着的躯体,突然喉结滚动,挤出一句让周围人不敢接话的感叹。 其实早在出征前,贾诩就私下劝过曹操,说郭嘉这几年身子骨肉眼可见地垮下去。每次议事到深夜,别人都靠喝茶提神,唯独他案头总摆着个酒葫芦,时不时抿一口。有回许褚撞见他在后营和两个侍女说笑,那时候离官渡之战开打只剩三天,全军都在磨刀子,他倒好,衣襟敞着,手里还把玩着个玉佩。这些事传到曹操耳朵里,他总是摆摆手,“奉孝的心思,不在这些上面”。 谁都知道郭嘉是个奇才。当年曹操跟袁绍对峙,满朝文武都觉得打不过,是郭嘉站出来列了十条“十胜十败”,把双方的优劣掰扯得明明白白,硬是给曹军将士灌下了一碗强心剂。后来打吕布,军队困在下邳城外三个月,粮草快见底时,连曹操都想撤兵,又是郭嘉跳出来说“吕布勇而无谋,陈宫有智而迟”,建议水淹下邳,没过多久就把那个号称天下第一的猛将捆到了曹操面前。 可奇才也架不住这么折腾。远征乌桓这一路,比当年过官渡凶险十倍。出卢龙塞的时候,天寒地冻,粮草断了好几天,士兵们只能杀马充饥。郭嘉当时正发着高烧,裹着三层厚棉袍还一个劲打哆嗦,却非要跟着前锋部队走,说怕张辽他们追得太急中了埋伏。有亲兵看见他在马背上咳得直不起腰,咳出的痰里带着血丝,就这么着,他还硬撑着写了封信给曹操,把追击蹋顿的路线标得清清楚楚。 破了柳城那天,全军都在欢呼,郭嘉却把自己关在帐篷里。有人进去送伤药,看见他正对着一幅地图出神,旁边散落着好几个空酒坛。他抬头笑了笑,眼睛里全是红血丝,“告诉主公,再往东走二百里,就能堵住袁尚兄弟”。那笑容里带着股说不出的疲惫,像是耗尽了全身的力气。 曹操后来在铜雀台设宴,喝到兴头上,突然指着满桌的酒肉问众人:“你们说,奉孝要是还在,会不会笑我现在太安逸?”底下人不敢吭声,只有程昱小声说:“郭祭酒在的话,定会劝主公乘胜南下。”曹操听了,突然哈哈大笑,笑着笑着眼泪就下来了,“他才不会,他只会先抢过我手里的酒杯,说这酒不如塞外的烈”。 其实曹操心里跟明镜似的,郭嘉那些所谓的“不加节制”,不过是奇才的另一面。他不像荀彧那样端方持重,也不像程昱那样严谨刻板,他活得像团火,热烈又短促。每次大战前,别人都在研究兵书,他却总在酒肆里转悠,听南来北往的商人说些坊间传闻,谁也想不到那些看似无关的闲话,最后都变成了奇谋妙计。 郭嘉死后,曹操的营帐里再也没摆过酒葫芦。有次曹丕问起,他摸着儿子的头说:“你郭叔叔啊,是把一辈子的聪明劲儿,都用得太急了。”那年冬天,曹操路过郭嘉的墓,特意让人把酒倒在地上,看着酒液渗进黄土里,轻声说了句:“奉孝,这杯酒,你可得慢慢喝。”
195年,曹操在雍丘活捉守将张超,急不可耐得逼问:“你兄长张邈在何处?不说我就杀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