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立大功了!”江苏,张大哥出海打渔时,发现一个球形东西,他起初以为是鱼,结果捞

史面的楚歌 2025-08-30 10:24:42

渔民立大功了!”江苏,张大哥出海打渔时,发现一个球形东西,他起初以为是鱼,结果捞上来一看,上面不仅有外国字,还载了一个浮球,下面通了一根长线,像电缆一样。他怀疑是“间谍设备”,立马打电话上交,国家核实后还给了张大哥奖励。专家:发现可疑设备要立即报告! 信息来源:长江云新闻 发布于2025年8月22日 江苏连云港的老渔民张大哥,最近成了村里的“名人”。 要说他有啥特别的本事?不是捕的鱼比别人多,是他用一双“海里的眼睛”,揪出了个威胁国家安全的“暗器”。 那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张大哥像往常一样驾着渔船出海。 海风掀起船帆,他熟练地撒网、收网,满脑子都是今晚能给老伴儿熬碗啥鱼汤。 可就在起网的瞬间,他瞅见水面上漂着个圆滚滚的家伙——乍一看像个大号浮标,可凑近一瞧,不对劲儿了! 张大哥把船划近,用竹篙挑起那东西。表面沾着些海藻,他随手抹了把,这才发现上面印着一串歪歪扭扭的外国字。“ 这啥玩意儿?”他心里犯嘀咕,往下看更奇怪:物体底下拴着根细长线,线头还系着个蓝色浮球,活像根“水下电线”。 “莫不是间谍用的?”张大哥猛地想起村里开安全会时,民警举的例子:“海里见着带外国字、有绳子或浮球的物件,千万别碰,赶紧报警!” 他手忙脚乱掏出手机,先拍了张清晰的照片,又翻出本子记下位置:“东经122度,北纬31度,离岸边大概三海里。” 电话打给派出所时,张大哥的声音都有点抖:“同志,我捞着个怪东西,看着像间谍设备!”民警一听,立刻联系了海洋局的专家。 半小时后,专家乘快艇赶到,围着那设备捣鼓半天,脸色越来越严肃:“这是国外的海洋监测浮标,能偷偷收集水温、盐度、洋流数据。要是被敌对势力拿走,咱们的海域情报就泄密了!” 张大哥这才松了口气。他摸着被海水泡得发皱的袖口,嘟囔:“我就是个打渔的,懂啥间谍不间谍的? 就是觉得这东西不地道,不能留海里。”专家拍着他的肩膀直夸:“老哥,您这警惕性比有些专业人员都强!要不是您及时上报,这设备要是被冲上岸,后果不堪设想。” 这事传开后,村里炸开了锅。老人们凑在树下唠嗑:“张大哥这哪是打渔?分明是给国家当‘海上哨兵’!” 年轻人举着手机刷短视频,刷到张大哥的新闻直点赞:“咱渔民天天跟大海打交道,眼睛就是国家的‘千里眼’!” 其实像张大哥这样的“海上守护者”不止一个。浙江舟山的老渔民李伯,去年也捞着过类似的声呐设备; 广东汕头的渔家女阿芳,曾在礁石缝里发现过带天线的塑料块。他们没学过啥专业知识,却都记着民警说的那句话:“可疑物件别碰,上报就是帮忙。” “国家安全可不是政府一家的事儿。”海洋局的工作人员说,“渔民在海上,每天跟潮起潮落打交道,对海里的动静最敏感。 他们的一个电话、一张照片,可能就为国家避免了重大损失。”就像张大哥,他捞起的不仅是个设备,更是用最朴素的责任感,织密了国家安全的“防护网”。 现在张大哥的渔船里多了块“国家安全守护者”的锦旗。他常跟老伙计们说:“咱打渔人,手里的网要捞鱼,心里的网得护国。 要是再捞着可疑东西,我还得第一个上报!”说完,他拍着胸脯笑,眼角的皱纹里全是自豪。 您说这世上最牢固的防线是啥?不是钢筋水泥,是千千万万个像张大哥这样的普通人,用警惕的眼睛、负责的心,把危险挡在门外。 国家安全,从来都不是“别人的事” 它就藏在咱每一次认真的注视里,每一次果断的上报中。 作者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

0 阅读:717

猜你喜欢

史面的楚歌

史面的楚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