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这下动真格,谁的面子都不给,谁援助乌克兰就炸谁! 俄罗斯这次是真没留余地了,先前撂下的话可不是说说而已——只要在乌克兰境内帮着打仗的,不管你挂着哪国的牌子,该炸就炸,谁的面子都不好使。 最先尝到滋味的是波兰,他们在利沃夫郊区有个挺大的汽车工厂,明面上是生产民用车辆,暗地里却一直在给乌军改装装甲车,零件和技术人员全是波兰这边派过去的。 结果某天凌晨,俄军的导弹精准地砸在了车间顶上,厂房塌了一半,那些刚改好的装甲车成了一堆废铁,波兰那边跳着脚抗议,可俄军连回应都懒得给,毕竟炮弹落点清清楚楚,工厂里的军事痕迹根本藏不住。 紧接着轮到美国了,他们在基辅西边有个投资了好几亿的精密仪器厂,对外说是生产通讯设备,实际上一直在给乌军的无人机提供导航芯片。俄军好像早就摸透了底细,一枚高超音速导弹直接从厂房天窗钻了进去,生产线炸得稀巴烂,连仓库里囤着的芯片也成了灰。美国国务院急吼吼地发表声明说要“采取反制”,可真要论起在乌克兰境内的军事设施,美国的可比波兰的多得多,真要撕破脸,吃亏的还不一定是谁。 欧盟驻基辅的总部大楼也没逃过,虽然平时主要是办些外交事务,但俄军掌握的情报显示,大楼里有个隐蔽的通讯中心,专门协调欧盟各国给乌克兰输送武器的时间和路线。导弹没直接炸主楼,而是精准摧毁了地下三层的通讯机房,楼里的外交官们吓得连夜转移,欧盟主席气得在记者会上拍了桌子,说这是“对欧洲主权的公然挑衅”,可转头就私下里让各国低调处理,毕竟他们往乌克兰送武器的事本就不光彩,真闹大了,谁都下不来台。 土耳其在基辅的无人机工厂算是倒了霉,这家工厂是土耳其和乌克兰合资的,专门生产“旗手”无人机,之前在战场上给俄军造成了不少麻烦。俄军这次是下了狠手,连着发射了三枚导弹,把工厂的生产线、仓库和研发中心全炸平了,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虽然嘴上强硬,说要“保留一切报复权利”,但心里也清楚,土耳其在黑海的利益还得靠俄罗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真要闹僵了,自家的航运和能源生意都得受影响,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阿塞拜疆在乌克兰东部有个能源公司,说是开采天然气,其实一直在偷偷给乌军前线输送燃料,甚至还帮着修建了几条隐蔽的输油管道。俄军的轰炸没客气,直接炸断了管道枢纽,还把公司的办公区夷为平地,阿塞拜疆总统虽然气得召见了俄罗斯大使,可转念一想,自己在纳卡地区的事儿还得看俄罗斯的态度,真要是把俄罗斯惹急了,那边的局势再失控,就得不偿失了,最后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最让人意外的是英法德那几个藏得挺深的弹药工厂,英国在利沃夫的一家罐头厂地下挖了三层,专门生产迫击炮弹;法国在敖德萨的一个葡萄酒仓库里,用伪装的酒桶装炸药,偷偷组装手榴弹;德国更绝,在基辅的一家汽车4S店后面,改了个车间生产反坦克导弹。 结果俄军像是有了精准的地图,一枚导弹一个准,把这些隐蔽的角落全掀了个底朝天,英国的罐头厂炸得罐头满天飞,法国的葡萄酒混着炸药变成了火海,德国的4S店直接塌成了废墟。这几个国家跳出来骂得最凶,可仔细想想,他们明着不敢大规模军援,就搞这些偷偷摸摸的勾当,被抓了现行,除了嘴上硬气,还真没什么实际办法。 说到底,俄罗斯这波操作就是在划红线——别以为换个马甲,把武器援助藏在民用设施后面就能蒙混过关,只要是给乌克兰打仗用的,不管你是哪国的,不管你装得有多像,该炸就炸。 以前可能还顾及点外交脸面,现在是彻底撕破了,管你是欧盟还是北约,谁越界就打谁的脸。那些想浑水摸鱼、一边赚着战争财一边挑动局势的国家,这下该掂量掂量了,俄罗斯是真动了肝火,再往前凑,下一个被炸的可能就不止是工厂了。 这局势越来越明了,谁想在乌克兰战场上当“幕后推手”,就得有被推到台前挨打的觉悟。
确认了!据报道,乌克兰“火烈鸟”导弹袭击了俄罗斯在暂时占领的克里米亚,击中了俄罗
【1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