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临死前写了一首绝密诗,说希望“中国不再恨日本”。[凝视]

优优谈过去 2025-09-01 12:14:21

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临死前写了一首绝密诗,说希望“中国不再恨日本”。[凝视] 1937年12月13日,当日军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率部攻破中华门时,他绝不会想到十年后的同一天,自己会在南京的法庭上接受审判。 这个曾经嚣张跋扈的战犯,进城后立即纵容部下开展血腥屠杀,短短数日内将南京变成人间地狱。当时的西方媒体称他为“亚述魔王”,足见其残暴程度。 惨案发生后,迫于国际舆论压力,谷寿夫于1937年底被调回日本,然而这只是暂时的逃脱,正义的审判终将到来。 1946年2月,在中国政府强烈要求下,驻日盟军总部逮捕了谷寿夫,同年8月,他作为中国引渡的第一批乙级战犯被押送至南京受审。 登机前,这个昔日的屠夫似乎预感到命运已定,泪流满面地跪在地上朝东方叩拜,甚至将地上的泥土吞咽下去,内心的恐惧暴露无遗。 抵达南京后,谷寿夫被关押在拘留所。这个曾经杀人如麻的刽子手,此时却露出了谄媚的笑容,甚至自己提着热水瓶入住,形象反差极大。 审判开始后,谷寿夫起初百般抵赖罪行,他傲慢地声称:“什么叫'南京大屠杀'?我不知道!打仗嘛,死人是无所谓的。” 即便在法庭上看到日军自己拍摄的屠杀纪录片,他仍坚称那是伪造的宣传片。这种顽固不化的态度,激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愤怒。 法庭展示了大量铁证:红十字会掩埋尸体统计表、受害者头骨、法医鉴定书等。80多名证人出庭作证,每一份证据都如利剑般刺向这个罪犯。 金陵大学外籍教授史密斯作证指出,仅在12月15日,金陵大学图书馆附近就有超过3000名平民被机枪扫射身亡。 法医鉴定报告显示,被谷寿夫部队杀害的集体屠杀遗骸达19万具,零散尸骨15万具。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逝。 面对如山铁证,谷寿夫最终无法狡辩,只得俯首认罪,1947年3月10日,审判长石美瑜庄严宣判:“谷寿夫纵兵屠杀俘虏及非战斗人员,并强奸、抢劫、破坏财产,处死刑!” 听到判决时,谷寿夫双腿发软,差点从被告席上摔落,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战犯,此刻终于感受到了正义的威严。 1947年4月26日上午,谷寿夫被押赴雨花台刑场,消息传开后,南京老百姓一片欢腾,数万民众涌向刑场,人山人海,欢声雷动。 65岁的谷寿夫戴着礼帽,两腿发软,已经无法站立,只得由宪兵架着前行,情形极为狼狈。这与他当年在南京城内作恶时的嚣张形成鲜明对比。 上午11时整,随着一声枪响,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围观市民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谷寿夫伏法当日,南京城内所有寺庙同时敲响钟声,为死难同胞招魂,《中央日报》头版刊登了谷寿夫尸体与三十万死难者名单的对比图片。 这场审判创造了多个历史纪录: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日军战时影像作为证据,首次通过遗骨鉴定确认大规模屠杀,首次实现跨国引渡战犯。 这场审判向全世界宣告:任何违背人性的罪行,都将受到历史的审判。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如今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谷寿夫的审判录像与判决书静静陈列,时刻提醒着人们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时间如何流逝,真相永远不会被掩埋。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铭记,每一份正义都值得被捍卫。 你认为类似的国际审判对维护世界和平有什么重要意义?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 《日本战犯审判》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