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还是来了! 就在刚刚,美国商务部悍然宣布: 将英特尔(大连)、三星中国、SK海力士(中国)三家在华核心半导体企业踢出经验证最终用户(VEU)授权名单。 根据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的最新公告,这三家企业将有 120 天的缓冲期。到期之后,它们从美国进口任何设备、软件和技术都必须逐案申请许可证。 这意味着三星西安工厂 —— 这个全球最大的 NAND 闪存生产基地之一,以后连更换一台维护设备都得看华盛顿的脸色。SK 海力士在无锡的 DRAM 生产线同样难逃厄运,每次采购关键零部件都要经历 3 到 9 个月的审批流程。 最讽刺的是英特尔大连工厂,这家早就被 SK 海力士收购的企业,居然也被列入制裁名单,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国针对的根本不是哪家公司,而是中国这块半导体市场。 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凯斯勒还在大言不惭地宣称这是 "保护美国企业竞争力"。可现实是,三星和 SK 海力士控制着全球近七成的存储芯片产能,它们在华工厂停工一天,全球电子产业链就得抖三抖。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急得连夜召见美国外交官,反复强调 "这些工厂的稳定运营对全球供应链至关重要"。更打脸的是,英特尔刚刚完成大连工厂的出售,就被以前东家的政府摆了一道,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操作,恐怕只有美国政客能想得出来。 半导体产业从来不是一家独大的游戏。经过几十年发展,全球产业链早就形成了你中有我的格局。三星西安工厂生产的 NAND 闪存,一半以上都供应给中国手机厂商;SK 海力士无锡基地的 DRAM 芯片,直接关系着全球 PC 市场的稳定。 现在美国一句话,就要让这些运转多年的产业链停摆重组,这哪里是在维护安全,分明是在搞技术霸权。 中国商务部第二天就明确表态反对这种做法。发言人说得很清楚,美方把出口管制工具化,最终只会损害全球产业链的稳定。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2023 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自给率已经达到 23.3%,比 2018 年提升了近八个百分点。 虽然在光刻胶、高端光刻机这些领域还有短板,但华大九天的 EDA 软件已经能支持 28nm 以上芯片设计,8 英寸硅片国产化率更是超过了五成。美国越是封锁,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就越足。 有意思的是,美国这边忙着筑墙,欧洲企业却在悄悄加码中国市场。意法半导体高调宣布 "China for China" 战略,恩智浦也在新加坡的开工仪式上表态要建立中国专属供应链。 谁都明白,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不是随便就能切割的。美国想把技术优势变成政治武器,最终只会把自己的企业逼到绝境。 更让美国政客坐不住的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开辟新赛道。南方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在量子芯片领域不断突破,合肥开悦半导体押注的纳米压印技术,正在探索绕过 EUV 光刻机的新路径。这些技术路线或许现在还不成熟,但谁也不敢保证,下一个技术革命不会从这里诞生。 说到底,美国这次挥出的制裁大棒,打中的不仅是中国企业。三星和 SK 海力士已经在考虑把部分产能迁回韩国,这意味着美国设备供应商将失去稳定订单。中国四大行业协会联合呼吁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更是直接冲击着英特尔、高通这些巨头的市场份额。 历史早就证明,技术封锁从来挡不住创新的脚步。当年美国对苏联封锁航天技术,苏联照样送上了人造卫星。 现在美国想把中国锁在半导体产业链的中低端,这种如意算盘恐怕要落空。中国市场的体量在这儿,工程师红利在这儿,更重要的是自主创新的决心在这儿。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刚刚开始。美国以为踢出名单就能遏制中国发展,却忘了半导体产业的根基是市场,是合作,不是政治操弄。 当中国企业在制裁中练就一身硬功夫,当国产替代从口号变成现实,美国终将明白:谁试图脱离全球最大市场搞小圈子,谁就会被市场无情抛弃。
美利坚“芯”狠手辣!一夜斩断三星、SK海力士在华命脉,中国商务部:你动我产业链,
【4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