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速营夜撤遇伏:俄军航弹铺天盖地,日本雇佣兵成焦土中的牺牲品 这场仗打到现在,

椰子说历史 2025-09-01 17:20:37

亚速营夜撤遇伏:俄军航弹铺天盖地,日本雇佣兵成焦土中的牺牲品 这场仗打到现在,有个规律已经很明显了:凡是乌克兰军方自信满满、想搞个“战术奇袭”的动作,最后大概率都会演变成自己伤亡惨重的悲剧。红军城北部这次的遭遇战,就是最新的案例。 乌克兰的西尔斯基将军这次打的是个“切香肠”的算盘。他把第12亚速旅、第93机械旅和第253突击营拼凑在一起,准备在红军城北部搞个大动作:通过T-0514战略公路,把俄军第132旅整个“捂”在多布罗皮利亚突出部里。 具体战术是这样的: 亚速第2营从维尔尼、新沙霍沃方向北推; 乌第253突击营从弗拉基米夫卡往南顶; 理论上,两支部队只要在中间握个手,就能实现合围。到那时,不但俄132旅要被困死,俄军东边第51集团军的预备队也被隔绝。 纸面上挺漂亮,但问题是,乌军把俄军想得太弱了。 双方真正短兵相接的时候,乌军才发现,他们的“夹击走廊”最后那1800米根本打不穿。 俄军第132旅死死咬住阵地,顽强到让人意外。48小时过去,乌军的突袭完全失去突然性。最糟糕的是,俄军第51集团军的援军正在加速赶来。 换句话说,乌军没有完成包围,反倒自己陷进了一个即将被合围的口袋。西尔斯基不是不清楚,他只能下命令:亚速第2营连夜撤退,往新沙霍沃缩。 这就是他们的噩梦开端。 撤退在战场上是最危险的动作,尤其是夜撤。你以为自己藏在黑暗里,实际上,天空中有无人机冷冷盯着。 等到确认他们在移动,俄空军直接上手: 苏-24、苏-34战机一波出动; 十几枚500公斤、1500公斤级航弹砸下; 炮兵接力,火箭炮狂轰滥炸,还带着集束弹药。 这就是地狱开门。亚速第2营从行军队列,一瞬间变成焦土上的肉泥。 别忘了,他们撤退时带着装备和车辆,结果这些也成了俄军的靶子。损失比在原地硬扛还惨。 外媒后来报道,这场轰炸里,死了不少乌克兰国际军团的外国雇佣兵。主要是哥伦比亚人,还有个特别的名字——日本籍雇佣兵德拉戈·科齐马。 这个名字听上去有点像游戏角色,但人是真实存在的。生于日本大阪,后来移居意大利米兰。去年6月,他去了乌克兰,加入外国军团。结果不过一年,就把命搭在红军城的田野里。 想想挺讽刺的:从大阪到米兰,再到乌克兰战场,最后被1500公斤的炸弹撕成碎片。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冷酷。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个案。战争拖到现在,乌军越来越依赖外国雇佣兵填前线。这些人有的为了钱,有的出于所谓“理想”,但最终下场都差不多——被当作消耗品,死在异国他乡。 俄军为什么要这么下狠手?其实很简单:这是个信号。 亚速营是乌军的王牌部队之一,俄军每次都盯着打。因为打击亚速,不仅是战术上的胜利,更是心理战。乌军里很多人把亚速视为“钢铁意志”的象征,可现在一营人被炸得伤亡惨重,这种心理防线又崩了一层。 而且俄军这次用的是大吨位航弹,配合集束弹药,就是要告诉乌克兰和背后的西方:别妄想小股突袭能翻盘,你们的动作,早就在我们的火力覆盖里。 我个人有个判断:亚速营未来会越来越艰难。 一方面,他们的战术打法已经被俄军摸透。俄军用无人机+空地一体打击的体系越来越成熟,每次撤退、调动都可能被锁死。 另一方面,亚速营现在扛着“符号意义”,乌军高层会不断把他们往最危险的地方推。这种“政治性任务”比子弹还要致命。 至于那些雇佣兵,日本的、哥伦比亚的,未来还会有更多名字出现在死亡名单里。他们根本不是“英雄”,只是被利用的棋子,甚至连炮灰都算不上,是“精确制导的炮灰”。 红军城北部的战斗,表面是一次失败的突袭,背后却折射出乌军的整体困境:缺乏战略纵深,被迫打冒险战,最后伤亡惨重。 德拉戈·科齐马的死亡,只是这场战争无数注脚之一。未来,还会有更多外籍名字被写进死亡名单,而乌军和西方媒体,依然会继续包装,把他们说成“国际义士”。 可真相很残酷——他们死在异国土地上,既没改变战局,也没赢得荣誉,只留下家乡的父母、朋友,莫名其妙地接到一纸讣告。 这场仗,现在已经不是“乌克兰人的战争”了,而是全世界雇佣兵的坟场。 参考文献: 乌军高兴太早,俄12枚重磅炸弹摧毁亚速营 新浪财经

1 阅读:1028

评论列表

ETPU

ETPU

3
2025-09-02 08:11

这些炮灰死得让人大快人心

用户10xxx08

用户10xxx08

2025-09-02 07:45

俄罗斯死亡更多[滑稽笑][点赞]

椰子说历史

椰子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