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为什么比监狱还苦?一位进过看守所的朋友告诉我:没进去前,觉得看守所生活规律,一日三餐按时供应,直到进去了才明白,人身自由到底有多重要!在看守所简直一天也待不下去! 在高墙之内,时间的味道是不一样的。 看守所的钟摆像是被灌了铅,每一秒都拖着沉重的影子。 有个因经济案件被关押的人说,在里面待满一个月时,他总以为已经过了半年。 这种对时间的错乱感知,从睁开眼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每天清晨六点,尖锐的哨声准时划破死寂,不管你前一晚是否合过眼,都得立刻爬起来。 叠被子要像豆腐块一样方整,地板擦得能照见人影,然后所有人沿着墙根坐成几排,膝盖顶着膝盖,连喘口气都得小心翼翼。 这样的坐姿,一天要维持十四个小时。 有回他实在撑不住,悄悄挪了挪身子,就被管事的厉声喝止,罚站到午饭时间。 放风?一周能有一次就不错了,在不足十平米的小院里站半小时,阳光都吝啬得很。 转到监狱后,日子突然有了刻度。 早上七点起床,吃完早饭去车间做手工活,下午五点收工,晚上能看看电视,跟人下盘棋。 钟表的指针像是活了过来,不再是磨人的钝刀。 和外界的隔绝,是看守所里更磨人的事。 一位父亲在里面待了三个月,女儿中考的消息还是律师会见时随口提了一句才知道。 他记得有回梦见女儿哭着要爸爸,醒来后攥着拳头捶墙,却只能发出闷响。 到了监狱,每月能和家人通五分钟电话。 听筒里女儿喊“爸爸”的那一刻,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哭得像个孩子。 写信也方便多了,收到妻子寄来的照片,他会翻来覆去看好几遍,把边角都摸得发皱。 吃饭这件事,在看守所里成了对尊严的磋磨。 天不亮就端来的玉米糊糊,稀得能照见人影,配着硬得硌牙的咸菜。 中午的馒头永远是黑黄的,咬下去剌得嗓子疼,菜汤里飘着几片菜叶,别说油星,连盐都像数着放。 有个年轻人刚进去时挑食,把不爱吃的咸菜扔了,结果下一顿就只分到一个馒头,饿得眼冒金星。 监狱的伙食算不上美味,却足够实在。 白胖的馒头管够,菜里能看到油花,偶尔还有萝卜炖肉。 每周三的红烧肉,是所有人最盼的日子,能多盛两勺汤泡饭,都觉得是奢侈。 住的地方,是两种世界的直观分界。 三十多平米的监室里挤着三十多个人,空气里永远弥漫着汗味、馊味和厕所的腥气。 晚上睡觉,得侧着身子像沙丁鱼一样挤着,想翻个身,得先跟前后的人打手势。 被子是捡来的旧物,黑黢黢的沾着不明污渍,冬天盖着都觉得潮乎乎的。 有个南方来的小伙子,夏天在里面中暑三次,每次都只能躺在墙角,用湿毛巾敷着额头硬扛。 监狱的监室有十二张上下铺,每人床头有块小木板放东西。 床单被罩每周能换洗,地面每天擦得发亮。 虽然也简单,却有了“住”的样子,不再是牲口棚似的堆砌。 监狱的规矩明明白白写在墙上,干活、休息、学习,条条框框清清楚楚。 只要守规矩,没人会故意刁难。 晚上能靠在床头看书,不用时刻提防着哪句话说错、哪个动作不对。 夏天的看守所,是个密不透风的蒸笼。 没有空调,只有个摇摇晃晃的旧电扇,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 几十个人挤在一起,汗珠子顺着下巴往下掉,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馊味能飘出老远。 有人热得实在受不了,往地上洒水,结果没多久就变成黏糊糊的泥地,更让人难受。 监狱的监室有大窗户,傍晚能吹进凉风。 夏天还会供应绿豆汤,晚上睡觉能盖着薄被,不用再像烙饼似的翻来覆去。 最狠的是心理上的煎熬。 在看守所里,每个人都像悬在半空,不知道判决什么时候下来,刑期是长是短。 有个大学生因为过失伤人被关了八个月,案子拖了又拖,他每天在墙上划正字,划到后来,连自己都数不清到底多少天。 转到监狱那天,知道自己要服刑两年,他反而松了口气——至少有个准数了。 监狱里的日子虽然也没有自由,却有盼头。 好好干活能减刑,表现好能评先进,这些看得见的目标,比看守所里的混沌等待,让人踏实得多。 那位两度进出的人说,看守所最可怕的不是苦,是无望。 你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头,不知道下一顿能不能吃饱,不知道家人是不是还在等你。 而监狱里,至少有“明天”。 这种差别,就像在黑屋子里摸索,和在隧道里看见微光——同样是被困,后者却能让人撑下去。 这些平时不值一提的小事,在失去过的人眼里,才是自由最实在的模样。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看守所为什么比监狱还苦?一位进过看守所的朋友告诉我:没进去前,觉得看守所生活规律
语蓉聊武器
2025-09-02 11:34:08
0
阅读: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