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把半个日本搬去印度,赌的是一条绕开中国电动车的活路。 2025年8月,铃木汽车宣布,未来5年将砸80亿美元在印度建厂,把日本本土一半汽车产能搬到印度,要在古吉拉特邦造年产100万辆电动车的超级大厂。 铃木这样做也考虑到了成本,日本工人月薪一万五,印度工人月薪才四千,人力成本直接砍掉三分之二。 铃木还在印度建了电池电极配套厂,每吨成本比从日本或中国进口便宜1200美元。 新出的e-Vitara电动车,成本压到十万出头,比现代Creta在印度便宜近三万,这价格对印度中产吸引力极大。 古吉拉特邦工厂里,日本机器人和印度工人协作,23家配套厂商已签约,预计创造五万个岗位。 莫迪政府乐见其成,这投资既符合“印度制造”战略,又能借铃木渠道把印度电动车推向全球。 铃木之所以绕开中国,是因为中国电动车市场竞争太激烈。 铃木在纯电领域起步晚,在中国硬拼难有胜算。 不过,铃木这“印度战略”也有隐患。 中国车企早就盯上印度,比亚迪海狮7电动SUV续航超540公里,MG印度工厂的ZS EV本地化率高、价格低。 印度政府推动充电网络建设,一旦完善,中国车企技术优势可能释放。 铃木供应链也有短板,曾因稀土短缺减产。 印度本土塔塔占EV市场大头,铃木想突围,难度不小。 毕竟,在全球范围来说,中国电动车市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对手, 铃木在电动车这方面,估计会很难活下去。
国内卖不动,比亚迪却笑了8月销量再跌14%,连续四个月往下掉,放在以前,
【10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