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基本知识与投资机会分析:量子力学决定的光伏发电技术路线前面介绍了光伏发电

烨华聊商业 2025-09-04 16:08:40

光伏行业基本知识与投资机会分析:量子力学决定的光伏发电技术路线

前面介绍了光伏发电的物理原理,光生伏特效应:

前面说了光伏物理原理,今天在股市上算强势板块。现在介绍下光伏从物理原理,变成产业的技术路线。

先介绍一个技术参数:禁带宽度(band gap, Eg)。晶硅的禁带宽度是1.12ev,这啥意思?图中叫“带隙宽度”,硅是1.12ev,而流行的新材料钙钛矿是1.4ev附近,正好是最佳数值。所以钙钛矿材料能带来最高的光电转换效率,理论值能达到33.7%,而晶硅材料最高理论值只有29.4%。

所谓禁带,是说电子的能级,不可能进入的区间。在光伏半导体材料中,按量子力学解释,电子有两种能量状态,一个是“价态”,电子被原子束缚,不能宏观流动;一个是“导态”,再没有别的状态了。价态和导态里,电子的能量理论上是量子的,但由于间隔极细,看上去就是连续的能量值;但从价态的最高值到导态的最低值,有一个巨大的空隙,电子能量是不可能在其中的。这是量子力学决定的,真的有1.12ev这么大的宽度里,电子能量不可能出现。

它的物理意义是,对于晶硅材料,只有能量大于1.12 eV 的光子(对应波长要小于1108 nm)才能把一个电子从价带顶踢到导带底,产生电子-空穴对。但是,光子也不是能量越大越好,大于1.12ev的部分,不能用于发电,而是变成热(声子)被晶格吸收掉。所以,禁带宽度太小,虽然能用上的光子多,但变成热浪费掉的也多,禁带宽度太大,能用上的光子数量就太少。结果就是图中的曲线,各种材料的禁带宽度,对应了理论上的极限发电效率。

室温下晶硅的极限效率远小于50%,这是太阳光里只有49%的的光子能被吸收发电,而由于禁带电势差与电池开路电压的差异,只有60%的电能可以输出,这样得到了29.4%。实际工艺做不到这么高,只能逼近数值,实验室会高点,量产低一些。目前光伏电池达到的实验室最高效率约26.8%,量产最高效率约26%左右。

光伏发电的能量损失过程,就对应图二的两个概念:光学损失和电学损失。最多只有49%的光子能被吸收,这是太阳光中51%的光子因为能量不足损失掉了。还有其它可能的光学损失,如遮挡(Shading),栅线、焊带、边框、灰尘、积雪等把光直接挡死;反射(Reflection),空气/硅界面的折射率差异导致菲涅耳反射,裸硅表面反射率约35 %,得想办法用绒面、减反膜、玻璃盖板镀膜等办法减少反射;透射(Transmission),光穿过整个硅片却未被吸收,从背面跑掉, 硅片太薄长波吸收系数低会发生这个损失,可以在背面搞些膜,让透过去的光再弹回来二次吸收,或者搞 双面组件把地面反射的透射光“捡回来”。

电学损失又分为“复合损失”和“欧姆损失”两种。欧姆损失就是传输线路上的电阻导致电能损失,这容易理解。复合损失是说,光子打过来产生的载流子(前面说的电子-空穴对在耗尽区分离后),还没到电极上变成电流,就损耗变成了热。大致相当于,复合损失让参与发电的“人”减少,欧姆损失让发电的“人”走得慢。

光伏电池技术路线,就有几类目的。一个目的,是选用合适的光伏半导体材料,找更合适的禁带宽度。目前96%以上是晶硅材料,因为成本做得最低,但还有钙钛矿和薄膜电池两种小众路线。晶硅材料就是单晶硅和多晶硅,后者要被淘汰了。钙钛矿有多种分子结构候选,是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做的薄膜。薄膜电池对应厚度仅微米级的更薄的半导体薄膜,按吸收层再细分为多种,砷化镓、碲化镉等等。钙钛矿和薄膜电池都是理论极限高,但成本高、量产效率表现不佳。美国那个亏损但市值冲到全球最高的First Solar就做的薄膜电池,靠补贴占市场份额,发电效率也就20%。

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叠层电池”,用两种半导体材料分别来吸引光,理论上可以做到40%以上的效率,但就非常复杂。

再一类目的,就是材料选定了,用结构技术减少光学损失与电学损失,这说的都是晶硅材料。先有一个基础版本的,叫“铝背场电池(Al-BSF, Aluminium Back Surface Field),最早实现商业化应用,2016年还占市场90%。它上下两块N板、P板,正面磷扩散形成 N⁺ 发射极,背面P板整片印刷铝浆。形成的铝背场有双重作用,一个是反射光再去参与发电,再一个是电子反射镜,让电子更多参与电流。Al-BSF路线,量产发电效率约18%-19.5%。这已经不容易了,要多种工艺处理几个表面。

后来,PERC路线把AI-BSF淘汰了,从图三看效率明显高。到2022年时,PERC路线占比达到88%。但是到2025年,TOPCON路线又把PERC路线淘汰了,前五大厂商出货占比达到88%,PERC剩11%。

后面理论上有优势的BC路线(融合TOPCON和HJT路线),不会很快取代TOPCON,到2030年都会是共存。

PERC、TOPCON、HJT、XBC这些名词,细节非常多,总之就是继承优点但改进前面版本的缺点,办法就是减少光学损失和电学损失。看了就会知道,光伏发电技术很不简单。

这些技术路线基本是外国学者或公司提的,但中国公司把产业化指标和成本做到最好。

0 阅读:21
烨华聊商业

烨华聊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