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特大城市产业转型中出现的新问题。第一,产业转型成效有限,新动能拓展乏力,传统

金灿荣教授 2025-09-10 14:08:52

超大特大城市产业转型中出现的新问题。

第一,产业转型成效有限,新动能拓展乏力,传统产业升级遇阻。2020年以来,超大特大城市的传统产业退出/进入比没有明显的提升。2023年这一比例仅为大中城市的60%,表明其传统产业调整成效有限。

伴随产业转型升级受阻,超大特大城市经济增速呈现明显放缓态势。超大特大城市GDP占全国比重由2019年的34.75%下降至2024年的33.27%。2024年,2个超大城市和8个特大城市G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广州、佛山落后2个百分点以上。

第二,制造业占比下降过快,对城市经济韧性构成威胁。近十年,超大特大城市第二产业占比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成都和长沙降幅最大,分别是12.38%和13.47%。在8个北方城市中,4个城市降幅超10%。

纵观全球超大城市产业发展历程,维持一个合理的制造业占比区间,才能带动相关服务业正常发展,保持城市经济韧性。例如人均GDP在2-3万美元时,新加坡制造业占比维持在20%以上,东京维持在25%-30%。纽约人均GDP突破6万美元后,服务业才快速提升。反观我们国内的超大特大城市,制造业下降过快过早。

第三,过度追逐政策热点产业引发内卷式竞争,加固城市产业结构同质化风险。根据2023年工商企业注册数据测算,超大特大城市间产业布局相似度高。数据显示,北京与上海的产业相似度已经超过90%,达94%;武汉与长沙、郑州、西安、济南、杭州、大连、南京7个特大城市产业相似度超过90%。这种同质化现象,在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细分领域尤为突出。

第四,特大城市要素吸引力弱化,创新动能相对衰减,产业转型支撑不足。特大城市在承接高端产业与人才资源方面呈现“绝对量增长、相对量下降”趋势,多重结构性因素交织制约其产业转型升级进程——

一是吸引产业投资能力相对较弱,特大城市吸引超大、大中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分别为18.21%、18.22%,外部投资流入比例低于超大、大中两层级城市;二是相对超大城市与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创新动能呈现衰减态势;三是教育与产业资源分布失衡,进一步扩大特大与超大城市间技术创新能力差距。

第五,超大特大城市制造业外迁,威胁城市群产业链安全。近年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集中反映了当前我们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的结构转型压力。

2019-2023年,广州有43983家企业迁出,叠加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2024年经济增速仅为2.1%。佛山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制造业大量向海外转移,千亿级产业集群数量由9个缩减至4个。外向型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受产业外迁的影响非常明显,2023年珠三角地区撤离外资企业12067家,相较于2019年的6050家,五年间撤资企业几乎翻倍。

第六,部分超大特大城市外资嵌入度下降,全球产业链配置功能承压。随着外资撤离,中国部分跨国公司的总部和研发中心也随之搬走,导致超大特大城市在全球高端服务业的影响力下降,技术交流、知识传播和创新合作机会减少,有可能切断和国际创新网络的连接。

2023年,全国撤离外资企业数是32211家,是2019年的4.6倍以上;尽管同年新增外资企业数量达到53766家,但净增幅已明显收窄。(原标题:《中国社科院刘佳骏:广州5年迁出4.3万家企业 京沪产业相似度94%》)

0 阅读:102

评论列表

我是一条虫

我是一条虫

3
2025-09-10 19:36

不适合工业化的地区 比如东北 非常适合现代畜牧业 可以作为为国民提供好的牛肉及其它餐桌食品的优质来源地…

雕花的马鞍

雕花的马鞍

2
2025-09-10 18:53

北京普通工人都快找不到工作了

金灿荣教授

金灿荣教授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